第264章 古牌坊

小何大名叫何文霖,是去年才进入单位的新人,被分配到了综合股。其实他本人是不大情愿到这个冷衙门的,但师专毕业之后,要找一个好的工作确实不大容易,否则就只能到乡镇当一个老师,他自己更不愿意。后来,还是他父母找了层层关系,这才弄到了地方志办公室这个事业单位。

“谁叫你当初不好好读书的,现在仅仅师专毕业,你还好意思挑三拣四?”老爸怼得何文霖无地自容,不得不暂且接受了这份工作。

但他在这种冷衙门本来就心不甘情不愿,平时也是以摸鱼混日子为主,对黄林镇这座牌坊哪有什么研究。

不过他在学校的时候倒是抽空考了驾照,今天下来黄林镇谢凌风就点了小何的名字。

对比仅比自己大五岁的年轻领导,小何倒是乐意陪同主任一起下乡。

不错,在整个地方志办公室,除了何文霖、谢凌风两人,其他五人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因此,在谢凌风到来之前,小何就是经常被指使之人,与其他人的相处也格格不入。

“主任,这个牌坊不就是一座门一样的建筑嘛,除了历史长点,有什么价值,还需要我们专门考察、维护?”

何文霖对这个看起来就像立在街道中央的门板一样的简单建筑颇有点不以为然。

“小何,这你可错了。”为了不影响路人,两人就来到牌坊的侧面,“只要是这种超过百年的建筑物,都有其历史价值,尤其是有典故的,其价值更大,也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民情的一个重要参照物。

黄林镇这座牌坊,据说是明孝宗时期修建的。当时黄林镇还不叫黄林这个名字,而是后来出了一位名叫黄林的进士,还在朝堂建立了不小的功勋,本地县令为了彰显其成就,命人在其老家就是这里修建了这座牌坊,并将这个场镇改为黄林镇,以激励后来之人。

你看,这上面还有记载呢。”

这座石质牌坊历经四百余年的风吹雨淋,有些地方已经风化,刻在上面的一些字迹也脱落斑驳不清了,幸好历代地方官员有维护,在边上还有一块小的石碑重复了牌坊的由来和上面的刻字。

牌坊的最中间果然雕刻有“黄林坊”三个大字,颜色已经有点斑驳不清了。

这种牌坊在古代比较常见,很多地方都修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