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随着历史的变迁,大多数建筑均因为各种原因消失了,诸如战火、人为焚毁破坏等。
谢凌风记得,小时候老妈就说过,他们老家风平镇曾经也有一座牌坊,比黄林镇的这座还要大、保存得更好,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那个特殊年代,被人为毁掉了,甚为可惜。
谢凌风一边与小何聊着有关这座牌坊的逸闻趣事,一边打量牌坊上面的花纹。
只见这牌坊有三个门,最中间的是主门,两侧各有一个小门,上面有类似古建筑的挑檐,前后两面还雕刻有飞龙舞凤,四周花纹环绕,甚是精美。
这还只是县令下令修建的功德牌坊,要是那些更高层级的,估计会更宏大精美。其实在云州市就有,但以前上学那会哪有闲情逸致去观看这些建筑,往往是匆匆而过,视而不见。
“牌坊的种类划分很多,一种是按其结构材质分类:如,木牌坊,这种是最多的,京城的一些街巷现存的大多是这种。第二类是石牌坊,就是我们面前这种,以景园、街道、陵墓前为多,易于流传于世。
还有诸如水泥牌坊、彩牌坊、铜牌坊等,这些主要是近现代才出现的。”
不知不觉,两人身边围拢了一些赶场的人群,他们平时从这里进进出出,甚少关注。此时听到两个年轻人在这边比比划划,还在讲述其历史等来龙去脉,大家就好奇的围过来看看听听。
谢凌风丝毫没有在意,而是继续讲述:
“另外一种就是按建造的意图来划分,有功德牌坊、贞节牌坊、功名牌坊和标志牌坊。我们这个黄林牌坊其实就有功德和功名两种功能,纪念进士黄林,也有表彰其功勋的意思。”
这些知识就是这几天他在新单位之后,查阅资料了解到的。
过了这几天,他已经从最初的失落和郁闷之中走了出来。随着对平城本地地情了解得越多,似乎再次触发了他对历史的热爱,心态也平和了,彻底沉浸在了对文化文物等资料方面的学习研究之中。
(ps:关于这个牌坊的故事是作者杜撰的,请大家不要较真哈,就是为了增加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