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也不客套,直接开门见山:“先生,关于我推行的改革,想必您也听到了一些风声……”
刘伯温放下书卷,沉吟片刻,皱着眉头说道:“九公子的改革,确实有些激进,你可知这改革一旦推行,朝中必定动荡不安,各方势力难以平衡,也许会引发内乱,这可是动摇国本之事啊。”
李明微微一笑,目光坚定地说:“先生,改革的阵痛在所难免,但长痛不如短痛。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明江山,为了百姓福祉。元廷腐败,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我们推翻暴政,建立新朝,难道是为了延续旧制度,让百姓继续受苦吗?如今的大明就像一个病入膏肓之人,若不猛药去疴,难道要眼睁睁看着它衰败下去?”
刘伯温沉默了,他看着李明,李明的话,如同一道惊雷,在他心中炸响。
他一直以来,都专注于权谋策略,却忽略了最根本的问题——民心。
李明继续说道:“先生,我知道您担心改革会引起动荡,但长痛不如短痛。与其让问题积压,最终爆发更大的危机,不如现在就进行改革,将隐患扼杀在摇篮之中。阵痛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方向,最终一定会取得胜利!先生,您是当世奇才,您的智慧和谋略,对于大明来说至关重要。我希望您能够支持我的改革,与我一起,为大明,为百姓,开创一个新的时代!”
刘伯温看着李明,眼中渐渐流露出赞赏之色。
他被李明的真诚和决心所打动,也被他描绘的未来所吸引。
“九公子,老夫佩服你的远见和魄力。”刘伯温起身,对着李明深深一揖,“老夫愿意助你一臂之力!”
李明大喜过望,连忙回礼:“多谢先生!有先生相助,大事可成!”
两人相视一笑,一种惺惺相惜的氛围在书房中弥漫开来。
与此同时,皇宫之中,宋濂正声泪俱下地向朱元璋控诉李明的“罪行”。
“皇上,九公子推行的改革,简直是胡闹!他竟然要废除科举,改用什么……什么‘学校’选拔人才,这简直是荒谬至极!还有,他还说什么要减免赋税,鼓励商业,这不是要动摇国之根本吗?”宋濂说得唾沫横飞,那飞溅的唾沫星子似乎都要溅到朱元璋的龙袍上,仿佛李明犯下了滔天大罪。
他身后的几个老学究,也纷纷附和,一个个义愤填膺,声音在空旷的宫殿里回荡,仿佛要将李明生吞活剥了一般。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一言不发。
他听着宋濂的控诉,心中不禁泛起一丝疑惑。
李明推行的改革,确实有些激进,但他总觉得,李明似乎另有所图……
“皇上,您一定要阻止九公子,否则大明江山危矣!”宋濂声嘶力竭地喊道,那声音在宫殿里嗡嗡作响(听觉)。
朱元璋眉头紧锁,缓缓开口道:“宋爱卿,你先下去吧,朕会考虑你的意见。”
宋濂还想再说什么,但看到朱元璋不耐烦的眼神,只好悻悻地退了下去,脚步在宫殿的地砖上发出沉重的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