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洪武十年十二月

【胡惟庸】(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我们要加快联络各方势力,扩充自己的力量。同时,密切关注太子和李善长的一举一动,寻找他们的把柄。

【涂节】(犹豫地说)相爷,这样做风险太大了。万一被陛下察觉,我们可就全完了。

【胡惟庸】(瞪了涂节一眼)怕什么!富贵险中求。如今我们在朝中的权力被不断削弱,若不奋起一搏,将来连性命都难保。

【陈宁】(咬咬牙)相爷说得对,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我愿意全力支持相爷,与他们一争高下。

【胡惟庸】(看向涂节)涂节,你呢?难道你想临阵退缩?

【涂节】(无奈地说)相爷,我不是临阵退缩,只是担心我们的计划不够周全。既然相爷和陈大人都决心已定,我也愿意跟随相爷。

【胡惟庸】(满意地点点头)好,我们三人齐心协力,一定能成就大事。从现在开始,各自行动,有什么消息及时汇报。

第三章:朝堂交锋

【时间】洪武十年(1377年)十二月,又一次早朝,天色微明,奉天殿内灯火通明,文武百官依次排列。

【地点】奉天殿,殿内庄严肃穆,气氛凝重,众人都在等待着一场可能的风暴。

【人物】朱元璋、李善长、胡惟庸、朱标、汪广洋、李文忠、冯胜、汤和、陈宁、丁玉等众大臣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神色平静)今日早朝,诸位爱卿可有要事启奏?

【胡惟庸】(出列,行礼)陛下,臣有本奏。近日,臣听闻中书省事务繁多,人手不足,许多政令的推行都受到了阻碍。臣恳请陛下,再调派一些得力人手,协助中书省处理政务。

小主,

【李善长】(看了胡惟庸一眼,也出列)陛下,臣以为中书省之事,应先理清职责,而非盲目增加人手。如今中书省机构臃肿,若不加以整顿,即便增加人手,也难有成效。

【胡惟庸】(脸色微变,看向李善长)李大人,中书省之事,我自会打理。如今政务紧急,若不尽快解决人手问题,恐怕会影响朝廷的公信力。

【朱元璋】(目光在两人身上来回扫视)善长所言,也有道理。中书省乃朝廷核心机构,职责必须明确。胡丞相,你先将中书省的事务梳理清楚,再谈人手之事。

【胡惟庸】(心中不满,但只能低头应道)臣遵旨。

【这时,大都督府左都督李文忠出列】

【李文忠】陛下,大都督府近日在边防事务上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北方蒙古残余势力时有侵扰,我们需加强边防兵力部署。

【朱元璋】(微微皱眉)此事朕已知晓。冯胜,你身为右都督,对此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