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试航

邢承恩并不知道士兵们心里一点点的波动被无形的解决了,不过就算知道了也不会在意,同情敌人就是谋害自己,这点认知都没有的士兵不知道哪天就死在自己的心软之下。

他现在正在观看蛟龙一号试训,琉求自主建造的第一艘大飞,在之前去高丽的时候已经下水了,当然只是船体下水,测试稳定性,后期的安装是要在河道完成的,后期安装完成今天才划入海军服役。

邢承恩看着大飞已经在海里适应了一段时间没出什么大问题,说明造船技术达标,以后自己会有大量的船只下水,自然心情大好。

大匠张成看到邢承恩脸上的笑容知道任务完成了,

“将军,这大飞的建造算是解决了,后边几艘大飞的建造我看了,目前进度很好,估计再熟练下手艺就能做到将军说的流水线作业了!”

“张大匠,辛苦了,这船能下水全靠你们了,咱琉求的短板补上一块,再也不用在用船的问题上受制于人了,你们都是功臣,晴雪,造船完成了,一会儿论功行赏。”

“已经让雪乃安排了!”

晴雪问声回了一句。

“将军过誉了,咱就是吃这碗饭的,造船就是本分,哪有什么功臣一说,还得谢将军开放门户之见,要不然这大飞咱还真造不了!这赏钱就算了吧。”

晴雪听了,忍不住插话道:

“张大匠可知子路赎人的典故?”

“晴雪小姐,这个典故先生们是和子路受牛一起讲的,哎呀,老朽懂了,是老朽莽撞了!”

晴雪看张成明白了也就不再提这个话题,邢承恩继续问道:

“张大匠,咱们以后能保证每月下水一条船吗?”

“船坞里现在的龙骨已经能跟上每月一条的产量,只要造船材料能跟上,每月一条船不是问题,可是咱们需要的木材量很大,上了年份的阴干船材不好弄啊!”

邢承恩造船用来移民,自然希望经久耐用一些,阴干的木材需求量很大,就算想买,南宋这边都买不到。

造船对于木材干燥问题,其实这也不是必要的。

什么放个3年5年慢慢阴干的,甚至十几年的那是追求极致才会做的事情。

南宋造船除了战舰有要求,民间造船的现实情况经常是时不待人,哪有那么多功夫等待。

富商造船,从伐木起有2个月就能建成一条新船,这样的船耐久性会差一点,但在海洋贸易极度暴利的情况下,一条船能走完一个航次往往就可以获取比船只造价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利润,耐久性好不好有那么重要吗?

这就好比你买个进口的重卡,用了10年报废了,可是你花了1/3的价格买了个福田重卡经常超载300%也能用个3年,直接开烂了。

这样的情况导致的后果就是对于商人来说,船材阴不阴干有区别吗?

再说个木材尺寸的问题,一般这些材料供应长度都有限,通常是20尺左右,40尺的就非常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