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进口的主要是奢侈品和原材料,比如象牙和香料;
出口则多为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之制成品,比如丝绸和瓷器。
所以「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陶瓷之路」或「香料之路」等等。
怎么叫,得看是进口还是出口。
进口商品中最重要的是香料。
两宋上流社会对进口香料的喜爱,毫不亚于古罗马贵妇人对中国丝绸的狂热。
最为夸张的说法,是某商人的真龙涎香,仅仅二钱(8克)就要价三十万贯。
如此高价当然未免离谱,但要说普通民众不敢问津,恐怕是的。
所以,进口香料常常被东南沿海的地方官用来行贿。
南宋时,西北与东北为西夏、蒙古、金所阻塞,仅剩东南海上一面对外交通。
泉州拥有设立市舶司的资格后,更是由于天时地利人和,与广州、明州一道,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没了陆上丝绸之路,南宋的商船照旧从南海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
二次交易之后,邢承恩买入大量的酒和铁,还有大批的生活物资,这次交易完短时间不计划来泉州了。
初期各种物资短缺,自己必须冒险搞一次大的,还是有些唐突了。
这次回去之后,邢承恩安心给孩子上课,同时给李六魁他们上晚课。
白天继续队列训练,一个月强化训练下来,看着有些模样了。
其他的军事项目就由王进来安排,邢承恩只是定下大略,自己主抓思想政治教育。
统一思想很重要,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后期很容易崩。
古往今来绝大多数造反团队都倒在了转型成争霸团队的路上。
自古以来造反的人很多都是因为被逼着活不下去了,所以揭竿而起,为的就是活下去,混口饭吃。
而当这个最直接的目标被满足之后,他们就开始迷茫了,不知道要去做什么了。
不仅首脑如此,底下人也是如此,为了吃饭而造反,等吃上饭之后,就不知道自己还应该做些什么。
于是混乱与内斗就开始诞生,最后导致官军毫无难度的把这些起义镇压下去了。
必须吸取这些失败经验,知道光会打仗、搞经济和情报还不行,也要懂政治,否则造反就是单纯的暴乱,而没有重要的可持续性政治目标,注定失败。
造反是手段,真正的目标是应该是政治方面的目标。
大家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远大的政治目标,比如建国。
当然现在告诉手下咱们要建国,他们觉得你是疯的。
在建国这个大目标之下,设定一个个小目标,每一个阶段都能得到成就感,得到成就感之后,又能继续往下一个阶段去奋斗。
这样才能把一个团队带起来,带成拥有问鼎天下霸业实力的争霸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