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草房的边上走出来一位三十多岁的消瘦妇人,她头上包着布巾,走出来的时候看到院门口清一色的年轻男子,先是一愣,接着用手中帕子拍打着身上的,便把人往屋里让,边客气的说到:“我身上灰大,几位快进去屋里坐!”
说完在关东城他们看不见的地方,扯了扯李四的衣裳,用眼神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一幕被关东城回头时看到,他先是朝着两人揖了揖,解释道:“嫂夫人,我等是欲去往登州的秀才,无奈今日出北山口的时候,马车坏在了路上。恰遇到李兄,我等这才厚颜上门叨扰,您放心,这两日的吃喝用度我等会付铜板答谢,请嫂夫人勿怪李大哥心善!”
原本李四娘子担心的就是他捡了身份不明人士,这会儿听他一解释,再看看他几人的气度,心里已经相信了他的说辞。再等听说还有铜子答谢,那妇人已经在心里喜的跟什么似的。
不过客气话还是要说的。
“哎呀……敢情几位还是读书人呐!我这是什么运气,居然有幸一次见这么多的读书人。说什么铜板不铜板的,既然当家人能遇到你们,那就说明咱们有缘,快进去,嫂子去给你们弄点吃的……”
光从言语上就听出既然热情了不少,这也是人之常情,他心里很理解。
事实上这会儿他心里焦虑的根本不是吃什么,而是留在山上的车架子。
听李四的口气,那车架子重新定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反而是修补不考验技术,只要是会一点木匠的人都可以。
如此说来他们的车架车厢根本丢不得。
刚坐下没一会儿,关东城就提出怎么把车架和车厢弄下山来?
李四听懂了他的暗示,让他们不要着急,他转身便出了门,出门前拍着胸膛保证把车架和车厢给他们运下来。
他这一去,就是好几个时辰。
关东城他们不知道的是,村里有小路出去,自然也是有大路的。
小路其实足够村里人出入上山用的,而大路就要绕很多,要从另一个村子那边绕上去,无形中绕了远路,自然不容易。
无奈他们的车架和车厢都是大家伙,根本无法从小路上运。
得亏平日里李四在村里人缘不错,他出去叫人,就有人跟着去了。
当然,在此之前他还去了村长家里报备了一下,顺便借走了村长家的板车,他想推着回来。
木匠老王他也没有落下,难得在这村子里有送上门的生意,老王瞬间打起了精神来。就因为听说这次要修的是马车上要用的东西。
小主,
马车呢,一般只是听说,见都难得的见到一辆,就这么送上门了?
这样以后他老王是不是可以跟人说他也会修理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