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说怎么李四嫌弃他们弱呢,其实大部分的行李都由马匹驮着,次之在李四肩上扛着,最后留给他们几个的真不多。
就这几个人在下山的时候叫的吱吱哇哇的,无端端让人多了几分紧张。
说是小路,其实这路一点都不小。
至少两匹马走的很是稳当,带路的李四挑着满满一担的东西,轻松的在前面带路。
紧接着就是方间明几个,哥儿几个一路走一路不断叫,无端的让人心潮起伏了不少。
最后才是背上背一个,手上还牵着两匹马的关东城。
好在中间虽说有些咋呼,可他们还算是安全的走了下来。
从山下往上看,几人不觉捏了把汗,那天马车要是晚断一会儿,说不定他们就要面对车毁人亡的结局了。
就李四出现的那个弯道过后,官道一边是山,一边是几十丈的悬崖,要是在这段路上翻了马车,结果可想而知。
山下是一片狭长的弯月型山谷,山谷背后也是山。
李四他们村子就背靠着山谷,沿着山脚建的村落,面前有点类似于梯田的大片田地正是他们村的土地。
此刻田里绿油油的植物长的茂盛,田里杂草全无,间或有人在田间突然冒出头,远远的和前面的李四打着招呼,看向他们的目光好奇中带着打量。
从山脚下过了一条不宽的河流,从田埂上走过,忙着打招呼的李四带着他们直奔村尾的茅屋而去。
那是他的家。
据李四介绍,他们村因着就在北山下,因此得名北山下村。
而北山正是关东城他们出来的那座山,因着地理方位而得名,他们也都是新朝建立时流浪在此的流民,响应号召留在了此地。
村口的田地其实都是被人开垦过的熟地,他们定居下来以后重新划分,各家都分到了满意的亩数 。人只要勤快点,一家人糊口还是可以做到的。
再一次关东城想问他们知不知道双季轮作,后来想想还是把喉咙里的话咽了下去。
双季轮作的宣传和推广依赖的还是当地的官衙,只有他们意识到了这件事的好处,才会下大力气宣传。
现在就凭他们几个才刚认识的泛泛之交,搞不好会弄巧成拙。
说不定他费一番口舌,还不如走的时候留几个铜子让人心里感动。
刚到家门口,李四便大声的吆喝起来:“孩儿他娘,快出来迎客,家里来客人啦!”
“来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