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兴隆寺,是谁的主场?

“横桥通废岛,华宇出荒榛,风月逢知己,湖山得主人…”

“喔!尧夫公,这好像是北宋名臣司马相公的诗句?不过这位司马相公,可是在《资治通鉴》里,把我们和国一通好骂…”

“哈哈!知小礼而无大义,拘小节而无大德,重末节而轻廉耻,畏威而不怀德,强必盗寇,弱必卑伏…森居坐,您说的是这一句吧?宋人的评价虽然偏颇,但以此话为镜子,倒是能照见许多啊!…不过,眼下宋人已经逝去四百年,而我和国又沐浴了四百年唐风,早已与往昔不同了…”

“哦,真的吗?这幕府眼下的乱世…佛祖庇佑!希望真如尧夫公所言吧!…”

宁波西南的月湖之畔,吹拂着温柔的春风。十几名和人使节漫步其中,看着这绝妙的美景,忍不住摇起折扇,吟诵起唐宋的诗词。

而作为翻译通事,施文德绷着一张脸,神色严肃的跟在后面。他并不想离和人的使团太近,这会唤起他太多“不堪”的过往。可布政使藩台早就给过他命令,让他时刻关注和人的动向与情形,做一个合格的“探子”,避免出现任何的乱子。

实际上,那张藩台赐给他的保命名帖,就是为了在今天驱使他,所提前赏赐的庇佑。藩台的赏赐与命令,又如何能拒绝呢?不得已之下,施文德只得天天往和人这边跑。而在和人的使团中,嘉宾馆中争吵的双方商人,都有他的熟人,实在让他内外难堪。所以,跟着和人使团的首领们,到处“游山玩水”,还算是轻松一些…

“四明三千里,朝起赤城霞。日出红光散,分辉照雪崖…施善友,今日游完了月湖,明天不如去四明山走走?…”

森野清笑意吟吟,突然转过头,看着翻译通事施文德,提出了一个新的提议。施文德神情一僵,总觉得这个“满脸带笑”的和国僧人,不是什么慈眉善目的好和尚。他想了想四明山的位置,迟疑片刻,对森野清回道。

“森居坐,在下不敢称善友,叫我施通事即可…四明山离城太远,又颇为险峻难行。一来不太方便,二来要确保贵使的安全…若是没有市舶司或者知府衙门的批条,在下不敢带诸位前去…”

“噢!原来如此!…”

森野清面露恍然,有些失望的摇了摇头。他看了眼若有所思的遣明使尧夫寿黄,又看向一脸紧张的施文德,笑着道。

“佛祖庇佑!既然这样,那明日还是去兴隆寺吧!那里离城很近,又是东晋传下的古寺。历任朝贡使团,都有前去拜谒、谈佛参禅的惯例…麻烦施通事明日早起,带我等前去…”

“城郊的兴隆寺?好,敢不从命!…”

看到施文德欣然点头,松了一口长气,森野清眨了眨眼睛,又看向年长的遣明使尧夫寿黄。

“尧夫公,今日我们绕湖一圈,明日可还有力气,一同去兴隆寺拜谒?”

遣明使尧夫寿黄温和笑着,摇了摇头。他意有所指,感慨道。

“老啦,老啦!今天奔波一天,实在是走不动了,比不得你们年轻人…明日我得歇息了。森居坐,还是你带着其他人,还有这位壮实的翻译通事去吧!…”

“啊!好。尧夫公,我会替您在佛前,好好许愿上香的…”

森野清点点头,对尧夫寿黄感激一笑。施文德茫然未觉,明日的行程就此敲定下来。嘉宾馆“观国之光”的牌匾上,那许多暗中埋下的蛛丝连成一体,也不知是何等既定的缘法。

日落月升,宁静的一日转眼过去。等到第二天清晨一大早,森野清就带着寥寥几名和人,还有明人翻译通事施文德,前去兴隆寺上香。而施文德已经提前安排了仆人,在昨日通报寺中了。

兴隆寺背靠青山,面朝甬江,传承悠久。融山水之美与佛教氛围为一体,其景色远看典雅庄严,近看又充满了自然灵气。一行人登上山门,就看到两侧古树参天,数百年的银杏与松柏树干遒劲,形成浓荫蔽日的林荫大道。而再往前数百步,就能看到古朴沧桑的寺墙,中庭的莲池,以及远处的大雄宝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