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转眼到了尾声,第一片枯叶落下时,百姓们就预备着开始一年中最辛苦,也最满足的秋收时刻,打谷机虽然不是每个村都有,但每个能连通周围村子的主要村落和镇都能分到一台。
一年到头,农人们最忙的就是播种和收割。
播种要翻土,施肥。
收割要看天时,一旦需要抢收,甚至有人会直接累死。
但今年,农人们显然不必忧心这些了,士兵们早早到了各个村落——这是他们的新任务,在无仗要打的时候,他们除了训练,便是辅助民生。
衙役不够时,士兵要被抽调。
女吏不够时,士兵也要被抽调。
只有当人重新招满时,士兵们才能回到军营里重新训练。
但士兵们并不以此为苦,毕竟军营永远是枯燥的,每日重复做的都是同样的事,于是充当衙役和女吏对他们而言甚至算是“休假”了。
乔荷花也带着自己的兵入驻了彭村。
彭村是个大村,虽大,但穷,彭村通往县城和其它村镇的道路曲折,巨石时不时落下,堵住道路。
于是彭村附近更小的村子,都只能并入彭村,抱团求生。
于是这样一个近六百人的村子,在阮响占据此地之前,竟然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有正经衣服穿。
而更多人只能穿无袖短衫和裤头出门,稚子甚至长到七八岁都只能裸身出门。
直到现在,彭村依旧穷,原因倒也简单——阮响没钱了。
她的钱几乎都拿去买了粮食,而彭村最缺的不是粮食,是农具,是肥料,是水利和道路。
而阮响拿不出这些钱了,秋日一过就要入冬,需要囤积的东西就更多,北方的冬天几乎无法出行,一旦大雪落下,每次行商都是让商人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
朝廷那边称此地为苦寒之地。
正是因为土地贫瘠,几乎没有任何资源,到了冬日又动弹不得,没有任何奢侈享受,哪怕是北地的权贵,在南方权贵眼里也是“乡巴佬”。
乔荷花甫一进村,便看到了聚集在村边的村民们,他们里头多数还穿着夏衣,而此时清丰县的人,都换上了薄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