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yt.org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 FMD; aphthae epizooticae)在我国民间俗称“口疮”、“蹄癀”,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主要侵害牛、羊、猪等偶蹄类动物。

其临床特征是在口腔黏膜、四肢下端及乳房等处皮肤形成水疱和烂斑。

本病传播迅速,流行面广,成年动物多取良性经过,幼龄动物多因心肌受损而病死率较高。

本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在非洲、亚洲、南美洲及欧洲的部分国家均有分布,由于人也可感染本病,成为全球最重要的人和动物健康问题之一。随着国际贸易日趋增加,物资交流和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给本病的预防和控制增加了难度。

本病虽多呈良性经过,但因感染动物谱广,发病率高,传播迅速,往往呈流行甚至大流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本病使动物及其产品流通和国际贸易受到限制,导致严重后果,所以历来被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所重视。目前口蹄疫为国际贸易必检的动物疫病和OIE要求必须报告的疫病之一。

【病原】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 FMD; aphthae epizooticae)

口蹄疫病毒(Food-and-mouth disease virus, FMDV)属于微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的口蹄疫病毒属(Aphthovirus)。

病毒粒子为二十面体对称结构,呈球形或六角形,直径为20~25 nm,无囊膜。

内部为单股线状正链RNA,决定病毒的感染性和遗传性;外部为蛋白质,决定其抗原性、免疫性和血清学反应能力。

口蹄疫病毒基因组全长大约8500个核酸。

其编码4种主要多肽:VP1、VP2、VP3和VP4,还编码两种次要的多肽。

编码结构蛋白VP4、VP3、VP2、VP1的基因分别命名为1A、1B、1C、1D。

VP1~VP3位于衣壳表面,组成核衣壳蛋白亚单位,VP1是决定病毒抗原性的主要成分;VP4位于衣壳内部,与RNA紧密结合而构成病毒粒子的内部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