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待审核,请跳过

泡沫形成背景和过程

1. 广场协议与汇率因素:1985年9月的“广场协议”后,日元对美元急剧升值。为了对冲日元升值对国内经济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日本采取了金融宽松和扩张性财政政策。

2. 低利率政策刺激:在1986年1月 - 1987年2月之间日本连续5次下调基准利率。长期的低利率环境导致市场资金充裕。

3. 资金流向与投机狂热:

? 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土地交易市场和股票交易市场投机气氛浓厚。“土地不会贬值”的神话盛行,以转卖为目的的土地交易量增加,地价开始上升。

? 企业和个人都参与到投机盛宴中,企业普遍实行以账面价值计算土地资产,掩盖了收益率下降问题,刺激企业追求资产规模扩张,不断进行土地和金融资产投资。

? 民众受到资产价格上升趋势鼓舞,消费欲望膨胀,进一步刺激经济发展,形成循环。

泡沫破裂及后续危机

1. 政策转变与泡沫破裂

? 1989 - 1990年日本政府意识到泡沫问题开始转变政策,日本央行结束低利率政策开始加息。1989年4月日本引入消费税导致商品价格上涨,央行顺势连续加息,此轮加息名义上是抗通胀,实际上是防止泡沫扩张。

? 1990年3月,日本大藏省发布《关于控制土地相关融资的规定》,对土地金融进行总量控制 ,导致房地产泡沫破裂。

? 资产价格开始全面下跌,日经平均股价在1989年达到最高后开始下跌,土地价格也在1991年左右开始下跌。

2. 金融危机爆发与影响

? 银行体系危机:由于银行以土地等资产作为担保大量贷款给企业和个人,资产价格暴跌使得银行不良贷款纷纷暴露,日本金融体系陷入困境,众多银行面临巨额亏损甚至破产,19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日本的大型金融机构如长期信用银行和日本债券信用银行等也相继破产。

? 经济衰退:资产泡沫破裂后企业资产负债表恶化,投资意愿下降,经济陷入长期衰退,被称为“失去的十年”(实际上经济停滞持续了更长时间)。企业忙于处理不良资产和去杠杆,抑制了设备投资等,经济增长乏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社会影响:失业率上升,社会消费低迷等一系列问题。

原因分析

1. 宏观政策失误

? 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持续时间过长,在应对日元升值和外部压力时反应过度。

? 金融监管不力,对金融机构和市场的风险控制不足,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应对资产泡沫。

2. 经济结构问题

? 经济过度依赖房地产和金融资产的膨胀来拉动,实体经济空心化趋势在泡沫时期加剧。

? 金融分业监管政策在新环境下存在弊端,银行在传统业务受挤压下过度投入房地产信贷。

3. 社会心理因素

? 从企业到民众普遍存在的投机心理,对资产价格只涨不跌的盲目乐观和疯狂追逐。

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主要经历以下经济危机相关情况等(通常说有两次经济衰退期等表述):

第一次(较为短暂):发生在1980年的前6个月左右。成因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

1. 前期经济政策带来的一些遗留问题持续影响,比如70年代为应对滞胀采取的一些措施在后续逐渐暴露出新问题。

2. 当时国际局势紧张,地缘政治等因素也对经济有一定的冲击。

第二次(相对严重且持续时间较长):从1981年7月 - 1982年11月持续16个月。原因大致如下:

1. 货币政策方面:为对抗通货膨胀,美联储持续提高利率,这减少了企业支出和投资,抑制了经济活力。

2. 能源供应因素:伊朗石油禁运减少了美国石油供应,推高了价格,进一步使经济形势恶化。

3. 前期经济问题的积累和延续:70年代遗留的经济滞胀问题(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经济结构性矛盾等在80年代初依然突出。

4. 财政方面:政府财政赤字压力较大等。

80年代美国经济虽然经历危机,但在后续通过科技进步(如个人电脑等开始普及推动企业生产效率提升 )、减税、轻商业改革以及国际石油供给增加等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逐渐走出滞胀阴影。

以下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主要指80 - 82年期间两次衰退等情况)产生的一些主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