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亏煤油温度计已经做出来了,不然光靠经验来控温,不知道又要失败多少次。
整个实验在跟着一起参与的人员还有芍药,白及,王文君,以及新从仁心堂过来进修的三个医士。
第一次过来的医士已经回去京师了,这是第二批进修人员。
随他们来的还有青梅和璎珞。
这下,四位姑姑总算整齐了。
而青梅也能在护理方面带徒弟了。
苏月见领着大家,先把大蒜切成蒜片,在五十度左右的温度,脱水三十分钟/一小时/三小时/六小时,分别实验,然后倒入不同酒精浓度的溶剂(50%/75%/95%浓度)。
七十二小时后,过滤溶液,再把蒜片用物理压榨的方式挤压出残留的蒜汁,再用过滤棉二次物理过滤,最后再在分别在 40度/50度/60度温度蒸馏回收酒精,最后浓缩剩下的淡黄色油状液体就是大蒜素了。
在这一轮的几组实验后发现,低温脱水六小时的那一组试验品,在50%酒精作为溶剂,在50度温度蒸馏回收后的液体效果最理想。
但是这个法子需要四天时间,还是太长。
于是苏月见又尝试另一种方法,加入95%酒精在30°C/40°C/50°C下萃取半小时/1小时/1.5小时/2小时/3小时,然后控制蒸馏温度在50度。
这轮实验后苏月见发现,酶解时间越长,大蒜素提取率越低。
这可能是酶解时间过长,大蒜素容易挥发从而影响了提取率。
这轮实验苏月见还发现了酒精浓度越高,提取率越大。
萃取时间出现先增后减的趋势。
萃取时间过短,生成的大蒜素过低,而时间过长,又容易转化成其他副产物。
在这一轮实验中,最后确定的几个关键数据是,40°C下酶解半小时,投入95%酒精在30°C下萃取1.5小时,然后控制蒸馏温度在50度。
小样!
即使你藏得再好,看我不把你捉出来!
这个方法又比之上上上周实验的方法更缩短了时间,且全程都保证在低温下进行,更大程度保证大蒜素的提取率。
比之前的所有实验效果都好,虽然提取率只有可怜的0.24%,但已经是目前上百个实验后的最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