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窦漪房(七)独尊黄老

匈奴的铁骑,一次次突破防线,深入内地,给西汉政权带来了直接的威胁,甚至危及到了西汉政权的生死存亡。比如在某次战役中,匈奴大军长驱直入,掠夺了大量的人口和财物,使得边境地区一片狼藉。

以上三点,无论是对于西汉王朝的进一步发展,还是对于皇权的巩固与加强,都是极其不利的。这种局面显然不符合封建帝制,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需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故而新继位的汉武帝,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决心为国家革除弊政。他深刻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寻找一种新的思想,来引领国家的发展。

于是,汉武帝试图用适合当时统治需要的儒学思想,取代黄老之学,使其成为西汉王朝的统治思想,以此来振兴国家运势,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和长治久安。

鉴于此,汉武帝深知时不我待,在股肱之臣卫绾的全力辅助之下,毫不犹豫地立即着手革除弊政。他们以坚定的决心和无畏的勇气,积极投入到这场关乎国家命运的变革之中。

进而,汉武帝推行新政,正式拉开了由儒学代替黄老之学的宏大序幕。这一举措并非易事,需要克服重重困难和阻力。

为了推行新政,汉武帝精心选拔人才,赵绾被任命为御史大夫,王臧被任命为郎中令。他们肩负重任,勇往直前。在他们的努力下,列侯就国除矣,这一决策有效地削弱了地方诸侯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同时,以礼为服制的推行,规范了社会的等级秩序,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其目的在于以兴太平,让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朝中大臣也纷纷响应,汉武帝的改革号召,尽皆倾向儒者。就连窦漪房的侄子窦婴,也转变立场,与汉武帝的舅舅田蚡,共同辅佐汉武帝推行儒术。

窦婴原本在窦漪房的影响下,对黄老之学有所倾向,但在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和改革决心的感召下,毅然站到了改革的阵营。

田蚡则凭借其在朝中的影响力,积极为推行儒术出谋划策。他们的支持为汉武帝的新政推行,增添了强大的力量,使得改革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

汉武帝大力倡导儒家学说,试图以此作为治国理政的核心思想,广纳儒生,积极筹备变革旧制。他的这一系列举动,在窦漪房眼中,绝非仅仅是意识领域里,单纯的学术派别之争。

要知道,窦漪房长期秉持黄老之学,主张无为而治,汉武帝的改革,意味着对她所坚守的政治理念和治理方式的彻底颠覆。

例如,汉武帝大规模起用儒家学者为官,赋予他们重要职权,这无疑是在打破窦漪房时期所建立的政治平衡。对于窦漪房而言,这是对她太后权威的严重挑战,是对她多年来苦心经营的政治格局的巨大冲击。

然而,窦漪房深知此时不宜贸然出手,她选择了韬光养晦以备反击。她在暗中观察汉武帝的一举一动,精心谋划应对之策。她利用自己在宫廷中的深厚根基和人脉关系,悄然布局,等待着时机成熟,给予汉武帝的改革,以沉重打击。

公元前 139 年,当时的政治局势波谲云诡。赵绾满怀壮志地上书武帝,直言道,切勿将政事禀奏给太皇太后。这一举措,无疑是在挑战窦太皇太后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