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内部稳定,萧太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她注重整顿吏治,选拔有才干、忠诚的官员担任重要职务,打击贪污腐败,树立了公正廉明的政治风气。同时,她也重视民生,减轻百姓的赋税负担,鼓励农业生产,促进经济的繁荣。
小主,
在军事方面,萧太后加强了军队的建设和训练,提高了辽军的战斗力。她还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与周边国家建立友好关系,为辽朝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内部稳定为辽朝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萧太后的治理下,辽朝的经济逐渐繁荣起来,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显着的发展。国内市场繁荣,对外贸易也日益活跃。经济的发展为辽朝的军事力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使其能够对外用兵,拓展疆土。
此外,萧太后还注重文化教育的发展。她提倡文化交流,鼓励学者们研究经史子集,培养了一批有才华的文人。
其中,萧绰能够很快带领儿子耶律隆绪,渡过政权的更迭。萧绰的政治平衡术是非常关键的,她会用人,用对人,让自己和耶律隆绪走过关键的一步。
辽朝建立之后,民族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国事。因此,在辽朝的朝廷上,有一个很重要的制度,就是南北面官制度。
南北面官,亦称南北面官制,作为辽朝独特的中央官制,在辽朝的政治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辽朝建立后,根据“以国法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的原则,对契丹和汉人,实行了南北分治的政策。
辽太宗时期,确立了“因俗而治”的行政原则,具体表现为“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这一原则的实施,为契丹和汉人分别设立了不同的管理制度,形成了南北两套行政体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辽景宗时期,南北官制矛盾十分突出,到了必须要作出改革的时候。因此,在萧绰开始摄政的时候,平衡好汉人和契丹贵族,在政权上的关系,就成为了她一生必须面对的问题。
因此,在辽景宗托孤之时。特意给萧绰安排了两个人,他们分别代表着契丹人和汉人。而萧绰居于中间,很好的制衡两派之间的关系。在这个阶段,还不断的去融合契丹人和汉人之间的关系。
在萧绰的努力之下,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慢慢趋于缓解。到了辽圣宗耶律隆绪中后期,南北面官逐渐趋于统一。这一时期,南北面官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行政体系更加规范化和统一化。内耗的减少,为辽朝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内部的政治局势趋于稳定之后,萧绰要做的,自然就是对外用兵。这个时期,和辽朝对抗最激烈的,就是中原地区的北宋王朝。此时的北宋刚建国不久,他们对于燕云十六州有着非常执着的追求。因此,在当时的燕云十六州一带,两个政权之间经常爆发冲突,战争不断。
北宋王朝的宋太宗赵光义,在即位之后,将北伐收复燕云十六州,作为其毕生的追求和志向。他深知燕云十六州的战略重要性,这些地区地势险要,是中原地区的重要屏障,对于保卫北宋的安全至关重要。此外,燕云十六州还是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地区,收复这些地区对于北宋的繁荣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公元 979 年,宋太宗赵光义亲率大军北伐辽国,发起了历史上的高粱河之战,试图收复燕云十六州。此时的辽朝,还是辽景宗时期。
高粱河之战以宋军的失败而告终,这次失利使北宋王朝的军事力量,受到了很大的削弱,也使得宋太宗的北伐计划暂时受挫。此后,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战争,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