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综卦哲学视角下的周王朝 800 年兴衰

1. 长子伯邑考:据《封神演义》所述,他为了解救被商纣王囚禁的父亲,前往朝歌做人质,最终被纣王处死。在当时的称呼习惯中,“伯”表示他是家中排行老大,“邑”可能是他的名字,“考”则是一种尊称,表达了周武王对他长兄如父的感情。也有观点认为,邑考是双字名,其全名叫做姬邑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 次子周武王姬发:周文王去世后,姬发即位。当时商纣王正在东南方征讨蛮夷,军队疲惫,且纣王不听箕子、比干的纳谏,杀了比干,导致太师疵、少师强逃至周地。周武王得知消息后,趁此良机率兵再渡盟津伐纣,并与商军会战于牧野。由于商朝的军队临阵倒戈,商大败,纣王登鹿台自焚而死。周武王姬发成功占领朝歌,灭商建周,定都镐京。

3. 三子管叔鲜(姬鲜):周灭商后,周武王为巩固新生的周王朝政权,将旧商朝的京畿朝歌分成三个部分,并设置三监来监督旧商朝的遗民,管叔负责掌管朝歌以东地区。后武王病逝,成王即位,由武王弟弟周公旦摄政,管叔对此表示不服,于是散播周公有意篡位的谣言,并联合蔡叔、霍叔以及商纣王儿子武庚一起起兵反叛。最终周公旦亲自东征,管叔兵败被杀。

4. 四子周公旦(姬旦):周成王即位后,他辅佐成王,周公摄政期间着周礼、分封诸侯,使得周王朝迎来了难得的成康之治,后世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说法。其子伯禽建立了鲁国。

5. 五子蔡叔度(姬度):蔡叔负责掌管三监中的朝歌以南地区,后在三监之乱中和管叔一起谋反,被放逐,其子姬胡又被封于蔡,成为蔡姓的始祖。

6. 六子曹叔振铎(姬振铎):相传武王伐纣时,曹叔振铎亲自带着武王的仪仗车进入朝歌。后被封于曹国,今山东定陶,他是曹姓的始祖。

7. 七子郕叔武(姬武):受封于郕国,今山东宁阳,是成姓的始祖。

8. 八子霍叔处(姬处):霍叔负责掌管三监中的朝歌以北地区,后在三监之乱中参与谋反,被贬为庶人,三年不得任命。因被封于霍国,今山西霍州,他是霍姓的始祖。

9. 九子卫康叔(姬封):周公东征平定三监之乱后,需找一个信得过的人治理商朝旧都朝歌地区,于是周公让自己的胞弟康叔到这里建立诸侯国。后来因迁到淇卫,称为卫国,在今河南淇县,康叔是卫姓的始祖。

10. 十冉季载(姬载):他是周文王与妻子太姒的嫡幼子、周武王的幼弟。因冉季载年龄太小,所以周武王分封时,没有封他。后来成王在三监之乱后,将自己的十叔季载封在了聃国,在今山东省定陶县冉堌镇一带,是冉姓的始祖。

然而,也有历史记载表明姬昌有二十二个儿子,除了上述与正妻太姒所生的十个嫡子外,他与其他姬妾还育有十二个儿子(庶子),但这些庶子的具体信息在历史记载中并不详细。

对于姬昌儿子数量的不同说法,可能源于历史记载的差异、信息流传过程中的变化以及部分细节的遗漏等因素。无论具体数量如何,姬昌的儿子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家族的庞大和影响力。他们的故事和事迹,不仅是姬昌个人历史的一部分,更是西周历史的重要组成元素,对于我们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对于姬昌儿子的确切数量难以达成完全一致的定论,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历史的只言片语中去追寻他们的足迹,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物的传奇色彩。这些儿子们在不同的领域和事件中扮演着各自的角色,他们的存在和作为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为后人研究和探索西周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和启示。

(二)“文王百子”的传说最早出自《诗经》。

《诗经·大雅·思齐》中有“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的记载,原意是说周文王的妻子太姒,继承了文王母亲、祖母的美德,生了很多儿子。但这里的“百”并非确指一百个儿子,而是一种夸张的说法,表示子孙众多。

在传说中,周文王有九十九个儿子,后来在路边捡到雷震子,认作义子,正好凑成一百个,故有“文王百子”之说。雷震子是中国古代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的角色,面如青靛,发似朱砂,眼睛暴湛,牙齿横生,出于唇外,肋生双翅,是文王的第一百个儿子。

中国古人认为多子多福,“文王百子”被视为祥瑞之兆,民间也有多种版本的“百子图”流传,以表达对多子多孙、家族兴旺的美好祝愿。但实际上,周文王并没有一百个儿子。据《史记·管蔡世家》记载,周文王与正妻太姒一共生了十个儿子。也有其他历史记载称周文王有二十二个儿子,除了与太姒所生的嫡子外,还有与其他妾室所生的儿子。

这些传说和记载反映了古人对周文王的敬仰,以及对子孙满堂、家族繁荣的向往。同时,“文王百子”的传说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元素,常被用于文学、艺术等领域。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