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名,小叔是第一名!”
小玥儿也是眉眼弯弯,仿佛考了第一名的是自己。
“叔叔好厉害呀。”
苏晚晚也终于看到了那榜上的名字。
“咱家沈昭就是厉害,走,有了这成绩就可以去书院了,咱们也去。”
东西都准备好一块带来了,实际上是有三天的报名时间,但是沈昭想早点来安置,干脆今天直接入书院好了。
这所公办的书院位于县城东面的山脚下,名叫东许书院。
听说有些年头了,虽然只是县城的一个名不经传的小书院,但是也是出过两位大儒的,如今的山长也曾经官任五品,是个风清霁月的人物。
之所以让沈昭来这里入学,沈渊也是了解过一番的,这里风气还算可以,毕竟是公办书院,按成绩入学,很多贫困子弟也能得到平等对待。
苏晚晚给沈昭准备的拜师礼也不贵重,就是从现代买的砚台,并不是很名贵那种,不知道是用的什么石头做的。
但是好在做工精细,上面还雕刻着一些墨竹,看起来很是文雅。
当初给沈昭买笔墨纸砚的时候,都是捡的便宜的,也没花多少钱,给沈渊看过了,不会惹人怀疑。
除此之外,她还让沈昭带了一大袋玉米面粉和红薯过来,直接让看门的小厮给抬到书院的后厨。
如今,红薯和玉米这两个作物的名号很响,听到是这些,那小厮激动地直接跑去山长那里报告了一声。
山长听闻有学子送了红薯和玉米,也是吃了一惊。
这玩意,现在可是千金难求啊,毕竟都是要留种等推广的。
只有白家的酒楼有少量出卖,但是那价格......是他消费不起的。
山长摸着花白胡子,见到了沈昭。
童生的试卷他是看到过的,对沈昭这个名字也有印象。
才不到13岁,写了一手好字。
童生考试内容简单,并不要求做文章,主要考一些词句。
这孩子不仅写字好看,内容还全对,可见是个用功的,就是没想到竟是村里的孩子。
村里这两年旱灾,生活本就不易,他还能坚持学习,属实不易。
一番考究下来,山长对沈昭愈发满意,大柳树村不仅发掘出高产作物,还有这么好的后生,实属通许县之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