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秋色长安,最后的挣扎

晚秋的风,轻轻拂过关中大地,没有带来丰收的喜悦,却带来了一阵阵肃杀的气息。

玄月初一,正午时分,长安城的凉军正在城墙上巡逻。

忽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平静,他们循声望去,只见东北方向的官道上,一支骑兵风驰电掣般朝着长安城奔来。

骑兵的队列中,有三杆大旗异常醒目,一杆是“唐”字大旗,一杆是黑鹰旗,还有一杆是“一”字旗。

这支骑兵,正是赵启山率领的骑兵第一军。

赵启山抵达长安城后,直接绕过长安城前往西面。

然后在西面的官道上驻守,明显是要截断长安城内人员的出逃之路。

城墙上的士兵们这才反应过来,唐军已经兵临城下了,纷纷惊呼:“唐军来了,唐军来了。”

一名校尉闻言,急忙走出城楼,大声喝道:“瞎喊什么?唐军正在和荣国公(封子清)在渭水以北作战,怎么可能抵达长安.....”

话还没说完,他的声音戛然而止,因为城外,大批唐军骑兵正朝着西面疾驰而去。

“这....这...唐军真来了。”

校尉不敢耽搁,匆匆朝都尉住处奔去。很快,唐军兵临城下的消息就传遍了整座长安城。

还没有来得及逃出长安城的官员听闻这个消息,纷纷指责封子清无能。

他手握六万大军,竟然一点消息都没有传回来,就让唐军兵临城下了。

这样一来,他们注定跑不出这个是非之地了。

相比这些中下层官员,凉国的高层对于唐军兵临城下的消息并不意外。

就在昨天晚上,封子清派来的士兵,就将渭水之败的消息传了回来。

满朝文武早已在商议迁都之事,毕竟有李继义的先例在前,他们也打算效仿,只要国祚能延续,他们依然是国家的顶层人员。

与其在大唐寄人篱下,不如在凉国身居高位。

然而,唐军的行动比他们预想的更快。

在骑兵第一军抵达的一个时辰后,骑兵第二军,第三军相继抵达长安城。

他们分别占据各个要道,彻底阻断了凉国高层外逃的通道。

接下来的三天,河东集团军的主力陆续抵达长安城下。

与此同时,武功县、天水城、萧关等地失守的消息接连传入长安。

这些消息如雪片般飞来,再加上徐大牛不断发起的宣传攻势,长安城内人心惶惶。

百姓们得知消息的时间永远是最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