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瑀当即起身,告退。
李承乾念其此番劳苦功高,又在生死边缘走了一遭,遂亲自将其送到门口,看着他在仆从的簇拥之下向北行去。
那里不是萧瑀的住处,而是中书省临时的办公地点……
……
三省六部制度的诞生,是绝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举。
“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大多数时期不是正式官名而是一位或数位最高行政长官的总称,至秦时“宰相”的正是官名为“丞相”,负责管理日常行政事务,政务中心渐渐转移到了内廷,“丞相”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到了汉朝,出现了一大批名相,诸如萧何、曹参等等,使得相权空前膨胀,几乎无所不管,与皇权基本上处于平等状态,极大的制约了皇权。
一定程度上,相权的扩张很好的解决了“专制”的弊病,不至于出现一个昏君毁了一个国家的情况,但是对于“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皇帝来说,自己“一言而决人生死”的皇权被削弱,是很难予以容忍的。
但是很多时候,“天下之主”的皇帝其实很难真正掌握朝政,便必不可免的会出现一位又一位惊才绝艳的丞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此等背景之下,篡取北周基业,统一南北建立大隋的隋文帝杨坚,创立了三生六部制度,将原本归属于丞相一人之权一分为三,三省之间相互分工、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
于此,极大的提升了皇权集中。
唐承隋制,将三生六部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只不过因为李二陛下曾经担任“尚书令”,使得尚书省的实际地位高出一筹。三高官官皆为宰相,但宰辅之首必须冠以“尚书左仆射”之官职……
作为“国家最高决策机构”的中书省,地位便有些尴尬。
……
萧瑀怒气冲冲的来到中书省临时办公地点,正巧一位年青官员从房内走出,见到萧瑀,先是一愣,继而赶紧上前一揖及地:“卑职见过宋国公。”
萧瑀定睛一看,原来是中书舍人陆敦信……
此子算是他的故旧之子,其父陆德明乃是当世大儒,曾教导陈后主,南陈灭亡之后归于故里,隋炀帝继位征辟入国子监,唐朝建立后入秦王府,忝为“十八学士”之一,专职教授时为“中山王”的李承乾。
算是妥妥的太子班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