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面对这位高手的满腔愤慨,另一位面容慈祥、神态沉稳的长者却缓缓开口劝道:“切莫冲动行事啊!秦始皇的狠辣手段想必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如果此时贸然反抗,恐怕只会招来杀身之祸。咱们还是先忍辱负重,从长计议,静待时机成熟再作打算也不迟。”说罢,他轻轻拍了拍那位高手的肩膀,示意其稍安勿躁。
而在一些六国旧贵族的家中,气氛则更加紧张和不安。
“秦始皇收缴兵器,分明是要断了我们复国的念想。”一位贵族咬牙切齿地说道。在一座略显陈旧却不失庄重的府邸内,烛火摇曳,光影在墙壁上不安地晃动。几位六国旧贵族围坐在一起,面色凝重。
“秦始皇收缴兵器,分明是要断了我们复国的念想。”一位老者猛地拍案而起,眼中满是愤懑与不甘,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是啊,如今我们手中无兵可用,这可如何是好?”旁边一人紧锁眉头,连连摇头,脸上写满忧虑。
众人沉默片刻,气氛愈发压抑。这时,一位年轻贵族握紧拳头,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说道:“难道我们就坐以待毙?即便没了兵器,我们仍有热血,有谋略!”
“可空有热血又能怎样?秦始皇手段狠辣,防范森严。”有人无奈地叹了口气。
“办法总会有的。”年轻贵族目光灼灼,“我们可以暗中联络各方志士,积蓄力量。再者,兵器虽被收缴,但民间未必没有留存。”
老者缓缓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希望:“你所言有理,只是此事万万不可声张,稍有不慎便是灭顶之灾。”
众人纷纷应和,在这摇曳的烛光下,他们的身影显得有些单薄,却又透着一股顽强的气息,仿佛在黑暗中摸索着复国的微弱光芒,一场秘密的谋划,在这紧张不安的气氛中悄然拉开帷幕 。
“但我们手中已无兵器,如何与他对抗?”另一位贵族满脸愁容。
“我们必须暗中联络各方势力,寻找机会。”一位心思缜密的贵族提议道。
与此同时,在咸阳城中的一个角落里,一位文人正奋笔疾书,抒发着心中的不满。
“秦始皇收缴兵器,虽能防一时之乱,却失了民心。如此暴政,恐难长久。”与此同时,在咸阳城中的一个角落里,一位文人正奋笔疾书,抒发着心中的不满。
这角落极为偏僻,仅有一扇小窗透进些许微光,照在破旧的书案上。文人面容清瘦,眉头紧锁,身着一袭洗得泛白的长袍,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愈发憔悴。
小主,
“秦始皇收缴兵器,虽能防一时之乱,却难平天下人心!”他一边喃喃自语,一边挥毫泼墨,笔锋凌厉,似要将满心愤慨都倾注于这薄薄的竹简之上。每一笔都饱含着对当今秦政的批判,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在他看来,收缴天下兵器,不过是统治者的强权手段,看似消除了武力威胁,实则埋下了更深的隐患。百姓失去了自卫的能力,面对苛政压迫只能逆来顺受。
写至激动处,他猛地一拍书案,竹简都为之震颤。然而,很快他又冷静下来,警惕地望向窗外,生怕自己的言行被人察觉。毕竟在这严苛的统治之下,稍有不慎便会招来杀身之祸。
待确定无人后,他才小心翼翼地将写好的竹简收起,藏于隐秘之处。他知道,自己的这些文字或许只能暗自留存,但心中的那份信念,如同火种,即便微弱,也始终燃烧,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引发燎原之势,让这世间恢复真正的太平与公正 。
然而,他的言论很快被发现,秦始皇得知后勃然大怒。
“竟敢妄议朕的决策,将此人抓起来严惩!”秦始皇下令道。朝堂之上,气氛原本庄严肃穆。秦始皇正高坐龙椅,审视着下方臣子呈上的各项事务。忽然,一名密探匆匆入殿,在近侍耳边低语几句。近侍脸色微变,赶忙上前附在秦始皇耳边汇报。
秦始皇原本平静的面容瞬间被怒容取代,双目圆睁,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威严与愤怒,额头上青筋微微跳动,紧握着扶手的双手因用力而指节泛白。“竟敢妄议朕的决策,将此人抓起来严惩!”他猛地站起身,声音如洪钟般在大殿内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