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调大量民夫,耗费无数人力、物力。工程浩大,工期紧张,导致民夫生活困苦,累死无数公元前 212 年,咸阳宫的朝堂之上,气氛凝重而压抑。秦始皇嬴政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威严而冷酷,他的思绪正沉浸在对宏伟建筑的构想之中。
“朕欲修建那宏伟壮丽、举世无双的阿房宫以及气势磅礴、规模宏大的骊山陵墓!如此一来,方能尽显我大秦帝国的无上威严,使之永远载入史册,流芳百世!”秦始皇端坐在龙椅之上,他那洪亮而威严的声音如同雷霆一般在朝堂之中轰然回荡,仿佛要穿透每一寸空间,震撼着在场所有人的心灵。这声音中蕴含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强大力量,让人不禁心生敬畏之情,不敢有丝毫的质疑和违抗之意。
群臣们一个个面面相觑,脸上流露出难以掩饰的忧虑之色。他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着,然而声音却轻得如同蚊蝇一般,生怕被那端坐在高位之上、散发着无尽威严的秦始皇所察觉。尽管众人心中都对当前之事存在诸多疑虑和担忧,但在这位千古一帝的赫赫威压面前,没有一个人胆敢轻易地站出来进谏。毕竟,秦始皇的脾气众所周知,稍有不慎便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于是乎,整个朝堂陷入了一片诡异的沉默之中,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咳嗽声打破这令人窒息的寂静。
只见那朝堂之上,身形高大却微微躬着身的丞相李斯,面色凝重而又小心翼翼地开口道:“启奏陛下,此次所议之工程实乃规模空前,其浩渺程度令人咂舌。若要将其付诸实施,恐怕需要大规模地征调众多民夫方可成事啊!如此一来,不仅所需耗费的人力数量庞大到难以估量,就连各种物资材料的消耗也必将如流水般源源不断,其数目堪称惊人呐!
只见秦始皇龙袍加身,威风凛凛地站在朝堂之上,他那双如鹰般锐利的眼睛扫视着下方的群臣,然后猛地将手一挥,大声说道:“朕之天下,广袤无垠,无论是那无穷无尽的人力,还是堆积如山的物力,皆尽在朕的掌控之中!此事毋庸置疑,也无需再做过多争辩,速速按照朕的旨意去筹备吧!”
随着秦始皇这一声令下,整个朝堂都陷入了一片紧张而忙碌的氛围之中。大臣们纷纷领命而去,不敢有丝毫怠慢。很快,一道道诏书从咸阳城发出,迅速传遍了全国各地。
一时间,全国上下都沸腾了起来。地方官员们开始紧锣密鼓地组织人手,登记户籍,清查人口。那些年轻力壮的男子被挑选出来,成为了这场规模空前的劳役大军中的一员。他们告别了自己的家人和家乡,背负着沉重的行囊,踏上了未知的征程。
在各个郡县的集市上,人们议论纷纷,有的人为即将到来的劳役感到忧心忡忡,有的人则对能够参与这项伟大的工程而感到自豪。然而,无论众人心中作何感想,都无法改变这场大规模劳役征调的事实。
无数的民夫汇聚成一条长龙,浩浩荡荡地向着指定的地点进发。一路上,尘土飞扬,旌旗蔽日,场面甚是壮观。这些民夫们肩负着修建宫殿、长城等巨大工程的重任,他们将要付出辛勤的汗水甚至生命的代价,只为实现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的宏伟蓝图。
自那关中之地起始,一直延伸至关东之境;由江南水乡辗转至塞北大漠,不计其数的平民百姓被蛮横地强制征调。这些可怜的人们啊!不得不挥泪与自己熟悉的家乡作别,忍痛和挚爱至亲之人分离。他们怀着满心的恐惧、迷茫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担忧,沉重而又无奈地踏上了这条充满未知数且无比艰难困苦的道路。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疲惫不堪,身体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心灵更是饱受折磨。每一步都仿佛踩在刀尖之上,疼痛难忍,但却无法停歇前进的步伐。
在那蜿蜒曲折、伸向远方的道路之上,密密麻麻地挤满了身背沉重行囊的民夫。这些可怜的人们,脚步踉跄而又艰难地向前挪动着,仿佛每迈出一步都需要耗尽全身的力气。
他们那原本应该充满活力与朝气的面庞,此刻却显得无比憔悴,深深凹陷下去的眼眶里,一双双眼睛透露出无尽的迷茫和恐惧。岁月的沧桑以及生活的艰辛早已在他们脸上刻下了道道痕迹,让他们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苍老许多。
有的人背着硕大的包裹,压得腰都直不起来;有的人则用瘦弱的肩膀扛着长长的扁担,两头挂着满满的货物,随着身体的晃动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尽管如此辛苦,但他们不敢有丝毫懈怠,只能咬着牙继续前行。因为他们知道,如果稍有停顿或者偷懒,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严厉的惩罚甚至失去生命。
一位名叫张三的年轻民夫,站在人群之中,遥望着那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长长队伍,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深深的绝望。他那双原本明亮有神的眼睛此刻变得黯淡无光,仿佛被一层厚厚的阴霾所笼罩。
“这一去,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家中年迈的父母、温柔贤惠的妻子还有年幼可爱的孩子们该怎么办呢?他们没有我这个顶梁柱在身边,日子恐怕会过得十分艰难吧……”张三一边喃喃自语着,一边无奈地摇着头,眼眶渐渐湿润起来。
小主,
就在这时,站在张三身旁的李四也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说道:“唉,谁说不是呢?咱们这些平民百姓又有什么办法呢?皇命难违啊!如今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听天由命了。希望上天保佑我们能够平安无事地完成这次任务,早日归家与亲人团聚。”说完,李四轻轻地拍了拍张三的肩膀,表示安慰。
经过漫长而艰苦的跋涉,民夫们终于抵达了咸阳城。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他们就像一群被驱赶的羊群一样,匆匆忙忙地朝着阿房宫的建筑工地走去。
当他们站定脚步,放眼望去,眼前的景象简直让人瞠目结舌。只见那巨大的地基如同一个深不见底的大坑,仿佛要将整个大地吞噬进去一般。无数的劳工们在其中忙碌着,挖土、运土,吆喝声此起彼伏。
而在大坑的旁边,则堆积着如山般高的木材和石料。那些木材粗壮得需要几个人才能合抱过来,而石料更是大如房屋,每一块都散发着沉重的气息。阳光照耀下,木材和石料闪耀着奇异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宫殿未来的辉煌与壮丽。
“这工程如此浩大,何时才能完工啊?”有人小声嘀咕道。
监工的士兵挥舞着鞭子,大声呵斥:“少废话,赶紧干活!”民夫们只得默默低下头,拿起工具开始劳作。张三和李四对视一眼,眼中满是苦涩,随即也加入了劳动的队伍。
随着工程的推进,天气愈发炎热,不少民夫中暑倒下。可是监工并不管这些,只是不停地催促加快进度。张三在烈日下已连续劳作数日,身体摇摇欲坠。这天,他终是支撑不住,晕倒在地。周围民夫一阵慌乱,监工却大步走来,扬起鞭子就要抽打。李四见状,赶忙挡在张三身前,求监工留情。监工冷哼一声:“今日若完不成任务,你们都别想好过!”
正在此时,一匹快马奔来,马上之人高呼:“陛下有旨,暂停工程一日,好生照顾民夫。”原来秦始皇听闻民夫死伤过重,恐影响工程整体进展,才下令歇息一日。民夫们听到旨意,长舒一口气。
张三醒来后,眼神仍带着惊恐。李四安慰他,或许陛下并非全然无情。但休息过后,工程更加紧锣密鼓地开展。繁重的劳作不断持续,民夫们苦不堪言,怨言在私下蔓延开来。而秦始皇一心扑在工程上,并未察觉到民间日益增长的不满情绪,殊不知一场危机正悄然酝酿。
一日,一位老者突然站了出来,对着监工喊道:“这样下去,大家都会死在这里,工程也完不成啊!”监工大怒,举起鞭子就要打。就在监工的鞭子快要落下之时,一位将军模样的人骑马赶到。“且慢动手。”将军喝止了监工。将军下马走到老者跟前,“老人家,你为何这般说?”老者毫无惧色,直言道:“将军,民夫们日夜劳累,身体早已吃不消,如此下去,只会越来越多的人倒下,工程反而延误。”将军沉思片刻,觉得有理。
将军回宫向秦始皇禀报了民夫的状况。秦始皇听闻后,内心有所触动。他决定亲自前往工地视察。到达工地后,看到民夫们衣衫褴褛、形容枯槁,秦始皇的心中泛起一丝愧疚。他召集众臣商议,决定增加民夫的口粮,并允许适当的休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