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况味

不知何时起,大周的拜年也是流行起了飞帖拜年。

就是人不进房,大户人家有专门的人端着箱子在门前候着,路过的人也是仆役拿着各式拜年的帖子,往箱中或筐子里一投,这就算拜过年了。

不仅在京城流行,各大小城市基本上都差不多。

也就是偏远农村地界还是流行到亲戚朋友家当面拜年,保持质朴之风。

贾芸入乡随俗,也在门前摆着大筐,接收帖子。

主要是他现在名气大了,平时在店里来拜访的人也多,好歹混个熟脸的人家都会过来拜年致意。

金殿奏对,贾芸拿了大好处,顿时就成了神京大名人加当红炸子鸡,这一下拜年的人真的是如过江之鲫,往来不绝。

不一会儿,门前的大筐子就满了,冯致信带人将帖子分门别类归纳好,然后用贾芸的名刺派人拿去回拜。

这就不失礼了。

帖子也是讲究,一般是长七寸,宽三寸,写名刺持有人的姓名,住所,甚至附有小略身状。

主要就是怕主人家不知这是谁。

自己的名字的字要写的大,写的小了,会被认为是为人狂傲。

格调高的就是大红拜帖,最少得有举人以上身份才够格使用。

若在前明,则是高官和翰林才有资格用大红拜帖。

现在还有大红洒金的,用紫檀木或花梨木的,甚至有些商人用银片贴红的拜帖,豪气十足。

这些杂事贾芸并不理会,到前院马厩里牵了一匹黑马出来,也不叫人随行,就是直接往张记书局那边而去。

刚到东大街口,正好遇着了骑驴出门的张煊和石良二人。

一见贾芸,张煊和石良赶紧下驴,三人彼此长揖见礼。

其实都是很熟的朋友,平常见面一拱手就完事了。

今天毕竟大年初一,彼此的礼节都郑重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