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途启新程,初战显锋芒
李明的手指拂过槐木腰牌上的纹路,晨曦将女真商人的算盘投影在青石板上。
他抬脚踏碎那道虚影,玄色官服下摆扫过衙门前新栽的刺槐,细碎白花纷纷扬扬落在鸣冤鼓上。
"大人,卯时三刻了。"书吏捧着卷宗轻声提醒。
李明望着鼓楼方向渐次亮起的灯笼,耳畔传来瓷器铺卸门板的吱呀声。
他忽然转身向东市走去,皂靴踏过青石板缝隙里嵌着的波斯银币,那钱币上的新月纹正在晨光中泛着诡异的光泽。
朝堂的争执声犹在耳畔。
汪广洋昨日在奉天殿涨红了脸,山羊须沾着唾沫星子:"市舶司月前才查扣走私船三十艘!
若再放宽商禁,只怕明年春耕时,田间尽是倒卖棉布的贩夫走卒!"老臣们附和的嗡嗡声里,李明不紧不慢展开松江府田亩账册:"去岁遭灾七县,靠海运周转粮米才免于饥荒——汪大人可要看看饿殍枕藉时的农具价格?"
此刻东市已人声鼎沸。
卖绒花的妇人将琉璃灯挂在竹竿上,灯影里浮动着胡椒与檀香交织的薄雾。
李明驻足在绸缎庄前,指尖捻起一匹苏绣,暗纹里竟藏着细如发丝的北斗七星图样。
"李尚书好兴致。"汪广洋阴阳怪气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五位紫袍官员站在晨雾里,像一排僵硬的石碑。
李明含笑将绣品递过去:"汪大人可知这匹绸要经多少道工序?
染匠要采槐花制黄,织娘要辨二十八宿方位排线——若没有商路周转,江南十万织户该当如何?"
突然响起的铜锣声撕裂晨空。
俞通源纵马穿过人群,铁甲上还沾着运河的湿气:"禀大人!
码头有米商哄抬粮价,说是要'补足市舶司扣押的损失'!"他马鞍旁悬着的麻袋豁了口,西域金粉正簌簌漏在青石板上。
李明瞥见汪广洋瞬间惨白的脸色,转身时槐木腰牌撞出清越声响:"烦请俞将军点二百兵士,把城内七十八家米铺的账册请到户部。
再传话给海商行会——"他抓起绸缎庄柜台上插着的金丝槐枝,"就说本官今夜要在秦淮河画舫,请他们看北斗七星如何指路。"
暮色四合时,十二艘画舫缀满琉璃灯,将河面映成流动的金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