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服众将,终入起义军
李明走出营帐,夜风凛冽,像冰冷的刀刃刮过他的脸庞,他的衣袍被吹得猎猎作响,但他心中的火焰却熊熊燃烧,丝毫不为所动。
朱元璋的考验,元军的压境,在他看来不过是前进路上的小石子,无法在他的心湖激起半点涟漪。
他眼神坚定,仿佛能穿透这浓重的黑夜,看到那即将破晓的黎明。
他能感觉到,一股强大的力量在体内涌动,如同江河奔腾,那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智慧,那是改变历史的决心。
营帐内,气氛凝重得如同化不开的浓雾,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心头。
地图铺在桌案上,那错综复杂的路线和兵力部署像一张神秘的大网。
众人围坐在一起,七嘴八舌地争论着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元军援兵。
“和元军正面交锋,是兵家大忌!”汤和猛地重重拍了一下桌子,那“砰”的一声巨响,粗犷的声音在营帐内嗡嗡回荡。
“怕个鸟!正面刚,老子还没怕过谁!”常遇春梗着脖子,满脸的不服气,他粗大的手指在地图上胡乱划拉着,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要把地图戳出一个洞来。
“常将军此言差矣,元军来势汹汹,硬碰硬只会两败俱伤。”一个年轻的将领反驳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屑,他是蓝玉,军中新贵,向来看不起常遇春这种莽夫。
“蓝玉,你个小兔崽子,说什么呢?!”常遇春怒目圆睁,像一头被激怒的雄狮,眼睛里似乎要喷出火来,恨不得扑上去咬蓝玉一口。
“行了!”朱元璋一声怒喝,如同一道惊雷,打断了众人的争吵,“吵吵嚷嚷,成何体统!”他环视众人,眼神锐利如刀,“可有什么良策?”
众人沉默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拿不出一个可行的方案。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紧张的气氛弥漫着,像一根紧绷到极限的弦,随时可能断裂。
一直沉默不语的李明,此时缓缓开口:“各位将军,我认为……”他的声音虽然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的耳中,如同平静湖面上投入的一颗石子,所有人的目光都像被磁石吸引一般集中在了他身上。
这时,有将领质疑道:“这能行吗?元军可没那么好对付。”李明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自信的微笑,“我们不妨换个思路……”他指着地图上蜿蜒曲折的山脉,语气沉稳而自信:“诸位请看,此地名为葫芦谷,地形狭长,易守难攻。这谷就像一个天然的口袋,我们可以利用地形的优势,设下埋伏,诱敌深入,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嘴角露出一丝狡黠的笑意,“元军长途跋涉,士气必然低落,我们只需以逸待劳,便可轻松取胜。”
有将领还是不太信服:“这其中变数太多,如何保证万无一失?”李明继续说道:“我们可以派出小股部队佯装败退,引诱元军进入葫芦谷。大家想,元军看到我们败退,必然想乘胜追击。然后,在谷口设下拒马鹿角,那坚硬的鹿角如同巨兽的獠牙,阻挡元军前进的步伐。同时,在两侧山坡上埋伏弓箭手,他们就像隐藏在暗处的猎豹,居高临下,对元军进行密集的射击。如此一来,元军进退两难,必将溃不成军。” 他说话时,眼神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仿佛能洞穿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