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收缩防线,开始搜集资源,掳掠大批人口,这些人口一大部分是原有沙俄的住民,少部分是迁移而来的土耳其人,无一例外,全部拉去做工。
明军有三条物资运输路线,一是哈萨克金帐汗国境内的铁路线,一是朱自成的远征路线,再有就是南唐国朱聿建开辟的印度洋-阿拉伯海-红海航线。
特别是海上路线的开通,大大提高了明军的后勤补给能力。
明水师拥有五千吨级的铁甲舰,这种船是海上巨无霸,主要用途就是用于后勤补给。
这一时期,明朝海军不具备强大的舰船设计能力,铁甲舰还处于不断的摸索和改进阶段。即便如此,任何国家还是无法与之抗衡。
明水师深入红海,如入无人之境。沿海的船队,不论军用还是民用,只要看到大明国旗,都会敬而远之。
通过后勤补给舰的供应,大批粮食被运到麦加,麦第那两座圣城周边。给各地朝拜者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当然这些东西肯定不是用来帮助萨法维王朝改善人民生活的。
而是用来统治当地人的工具。奥斯曼帝国委派的官员已经被肃清,大明帝国帮助萨法维王朝重新占领了失地。
对于波斯萨法维王朝来说,依旧是谁的拳头大,就跟谁亲,大明帝国给的太多了,他们自然选择跟随大明。
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这些东方的来客对于他们的宗教信仰暂时没有任何想法,不会像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那样,跟他们抢夺圣城控制权。
最起码不会随便拆改他们的清真寺。就这一点,赢得了信徒们的好感,支持明帝国的人还越来越多。
明帝国控制圣城的办法就是控制粮食和资源的流通,控制商业,并谋求矿产资源。
萨法维王朝一些仁人志士积极推崇与大明王朝的文化与技术交流。想要从中获得发展的机遇。但大明帝国并不希望他们掌握太多先进科技。
有些技术是受到严格限制的,此外还有武器禁运条款,大明帝国与萨法维王朝合作,开发了阿拉伯半岛的油气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权就是萨法维王朝用来与东方帝国打交道的重要抓手。
大明帝国通过对这些油气资源采取置换的方式进行占领和开发,兵不血刃就取得了矿产的使用权。
大明的条件对萨法维王朝来说,是难以拒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