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北上,势如破竹

一切如朱辰钰所料,西欧的海洋列强已经注意到了崛起的大明帝国。皇族和勋贵们开始加强了与大明帝国的交流。进口大明帝国的先进设备,学习大明帝国的科技知识。

西方诸国对大明帝国的崇拜与日俱增,而被朱辰钰刻意压制的阿拉伯国家,印度,以及俄国对大明帝国的崛起还没有深刻体会。

这就是朱辰钰的策略,远交近攻,大力支持西方对那些国家的侵入战争,然后坐收渔利。被朱辰钰盯上,原因就是他们的人口和资源。

而此刻被大明打败的大清帝国,正战战兢兢的瑟缩在山海关以外,想尽办法要发动反攻。

多尔衮联合蒙古诸部准备对关内骚扰和劫掠,妄图像过去那样,劫掠大明子民的粮食和牲畜,并勾结汉奸偷偷的交易军火和盐铁。

可是令多尔衮失望的是,大明实行了新的户籍政策,对关内关外的人员往来实行最严苛的管制,贸易更是被叫停了。

偷运走私的大明商人抓到就灭三族。其惩罚的严厉程度令人发指。加上朱辰钰推行兵团制,大明子民几乎全民皆兵,商人再无生存空间。

当然了,贸易是存在的,只不过已经变成了计划经济方式,不能随意买卖。

朱辰钰有自己的想法,计划经济方式持续五到十年,她就会放开市场,进入良性循环阶段。当前政局不稳,民众刚刚缓过气来。

存续很久的封建地主,被严重的打压了,自从朱辰钰的无线电报研制成功之后,整个玄衣卫的职能再次加强,中央集权能力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

这就导致朱辰钰干预各地方政治的能力大大加强,反腐败力度空前。

加之,生产趋于军事化管理,每一个生产环节都严格受控。以及,技术飞速进步,装备提升快速。

这一切都是大明帝国崛起的保障,归根结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只要有钱有粮,无论是谁,都会乖乖听话。

至于不听话的顽固分子,都砍头了,渣都没剩。

大明历四年,公元1648年,寂静三年的明军有大动作,随着边防军的军团化改制接近尾声,朱辰钰终于腾出手来收拾苟延残喘的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