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已是盛夏,江南的洪水退去不久,大明再次发动民工,修缮了沿江的众多水利工程。包括两座中型的水力发电站。
这两座水力发电站采用了最新型的水轮机和新研制成的大型发电机。容量已经超过10兆瓦!
朱辰钰把这些电力大部分用于工业的发展,很少的一部分用于京师和所有工厂的电力照明。由电力研究所研发的碳纤维灯丝电灯开始推广应用。
金陵城灯火辉煌,很多富豪都用上了这种新科技,当然,这些富庶人家都为此支付了高昂的价格。这可是朱辰钰的一条重要财路。
随着研究所的正式运作,越来越多的新奇的日用品开始上市,这些日用品给国库带来了巨额财富,商人们看到这些新奇商品利润很是丰厚,纷纷挖空心思,上下打点,想方设法想要分一杯羹。
但是兴武朝在朱辰钰的统治之下,把几乎所有重要的生产资料都牢牢的控制在皇室手中,或者说是控制在朱辰钰手中,流通渠道也不是自由的。
完全就是计划经济状态,供需受控,粮食价格非常稳定,商人不允许经营粮食。这样一来,大明帝国的粮食供给实现了普惠,定额。防止出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象。
朱辰钰来自另一个位面,脑子里能想到的政治策略也就那些。譬如这计划经济就借鉴了马老师和列老师的理论。这完全是跟封建王朝不一样的新路子。
反对的声音当然有,但很少人敢拿到朝堂上去说。即便说了,也没用。朱辰钰会用“战事吃紧,不得以用非常办法”这样的说辞推说掉。
兴武朝推行限制铺张浪费的政策,即便王公贵族,盖房子也有标准,多盖了就会课以重税,装修有标准,越矩了课以重税,总之就是杜绝任何的奢靡浪费,房子够住就行,下人够用就行,粮食够吃就行。
至于省下来的钱?大造军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