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踏弩的威力果然非凡,但局限性也非常明显,只适合攻坚战!
一旦遇到靠机动性保持优势的遭遇战,踏弩军阵非常容易被冲垮击溃,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击能力。
而这次打金陵城恰恰是攻坚战,踏弩箭阵为此量身定做。
且不说朱辰钰。
多铎派出尼堪,率领两万八旗军,三万仆从军前去阻截自溧阳而来的明军主力部队,这支主力部队由整编后的土司军和部分西蜀军组成。
与杭城的五万土司兵不同,这支部队是见过血的,经过了秦家军的调教,战力与董彦率领的精锐部队不相伯仲。
桃花山一战,缴获了一批战马,这批战马一部分留给了朱辰钰,剩下的部分则装备到了这支部队,约莫2000余,加上土司军原有的战马。这支部队的骑兵队达到了空前的7000人。有新式武器装备,完全有能力跟尼堪的五万人马一决雌雄。
不过,这中路军按照董彦的指示,并没有贸然出击,而是在探明尼堪动向后,在其必经之路上设下了埋伏。
尼堪是一员年轻的将领,不过三十岁左右,比较勇猛。年轻人嘛,有些傲气是难免的,所以他带兵就不那么保守了。
一路直杀向溧阳,他认为明军虽兵力强盛,也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
毕竟自己这两万骑兵可是精锐,没听说过八旗兵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吗?况且,仆从军还有五千骑兵呢!有祖传的骑射功夫。何惧之有?
董彦的一万五千精锐也是踩着点儿赶来的。毕竟有即时通讯系统加成。
中路军将战场选在了一处三面环山,一面面向平原的位置,山脚下一处小树林边上,7000多中路军骑兵聚集在这里。
为首的一员将官四十开外,面如冠玉,须髯飘洒;身着暗金色的甲胄,黑漆缨盔,胯下一匹黑色战马,皮毛泛着光泽,一看就是不凡。
这员将官是秦翼明的裨将,别看不是什么出名的战将,那也是跟着秦翼明身经百战的,秦家嫡系。
秦翼明因为秦良玉病重,就请了长假,回石柱侍奉姑母。一切大小事情就交给了他的心腹。
盼望着,盼望着,清军大将尼堪跑来了!轰隆隆的马蹄声震动大地,看上去好一副排山倒海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