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要是本王将其生擒活捉,不介意收了做个妃子!
不过,谨慎起见,阿济格还是召见了许多明朝的降将,仔细询问他们知不知道明朝的女将军有个叫朱辰钰的,还有董彦,马万年。
结果,没人知道董彦和朱辰钰,马万年倒是听说过,秦良玉的孙子。
一说秦良玉,这阿济格倒是脸色严肃起来。明朝最出名的女将军,着实厉害,如果秦良玉领三十万明军精锐,要打败他那确实毫无悬念。
至于秦良玉的孙子,将门虎子,不可大意。而这个董彦和朱辰钰嘛,太年轻了,啥名声都没有,不足为惧。
也不怪阿济格轻敌大意,实在是董彦和朱辰钰都是小人物,以前啥大战都没真正参与过,当初兴武帝委派董彦做元帅,朱辰钰做先锋,朝里的大臣几乎都是反对的。
这些大臣根本就不看好董彦和朱辰钰。就连陈士奇也持谨慎态度,虽然陈士奇知道二人有些手段,可也不认为他们就能驾驭十几万大军。
奈何朱辰钰夫妇二人,权倾朝野,朱常淓又被朱辰钰美色所迷惑,简直不可理喻。硬是力排众议,非让董彦挂帅。
不过现在朱常淓却很开心,武昌大捷的消息已经传到重庆。不是通过八百里加急,而是通过电报网!瞬间即达,当日便知。大臣们的反对声音也弱了,看来那个玄衣卫大统领和她的小白脸儿丈夫也不是想象中那么菜。
现在蜀中和湖广等地的电报网络覆盖速度极快,尝到甜头的兴武朝大臣们都竭力支持电报网的建设,布线兵甚至骑着八百里加急的驿马在各个驿站布置中继点。加上战时网络,通讯效率更高。
三十万大军自然是子虚乌有的,阿济格在探子汇报后,就确定了,这个消息纯粹就是一个烟幕弹,迷惑人罢了。
但是,蜀军有十几万人!这仍然不是他能打败的存在。
他想试试对方深浅,尤其是,他对敌方的那个年轻貌美的女将军尤其感兴趣。
阿济格不认为蜀军一战就能把他打败,甚至杀了他。见势不妙可以跑嘛。跑回荆州,从襄阳调兵过来!
而且兄弟在金陵,完全可以跟他配合,前后夹击把蜀军收拾了。想到这里,他立刻写了封信,八百里加急送往金陵。
而他不知道的是,朱辰钰对他的兴趣也很大,对他的脑袋兴趣特别大。
马万年收了左军水师,当即在董彦的命令下,一部分人马携带大量水雷,逆流而上,准备封锁水域,切断阿济格渡江北上的路。另一路则渡过长江,直接西进,杀向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