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无忠

小主,

“周大人不愿意拿,看来平日里所言皆是虚言,一到见真章的时候就露出了狐狸尾巴!”

“哼,你胡扯!”

“不比周大人沽名钓誉!”

“你!”

“不过同朝为官,我好心提醒你,你若不拿银子,或是拿得少了,那都是抗旨,抗旨可是要灭九族的!”

“你!”

如今朝堂上奸臣声势浩大,而忠臣被贬的被贬,被撵的被撵,如今朝堂之上,只稀稀落落地站了三四人,势单力薄,明显落于下风。

“行了!”李萌曜听了半晌,眼见一群老臣要被气晕过去,连忙叫停,“各位大人就不要再争辩了!”

“公公说的是。”

奸臣们对于李萌曜不说低三下四,但也是谦恭不敢托大,毕竟他们虽说身为臣子,但不能时时刻刻侍奉在帝王身侧,若得罪了帝王身旁的大太监,说上一两句不利的话,按照帝王凡事不管的秉性,他们连分辩的机会都没有就得回山沟沟里种地。

而若是与大太监搞好关系,让他时时刻刻在皇帝身边提点着,随口说那么一两句好话,升官发财也不在话下。

身为奸臣,一身罪行,若是有一日被揭发闹到御前,能提前从他们嘴里听个口信也能早做准备,因此,若非顾忌身份,奸臣们对于李萌曜恨不得毕恭毕敬,哪敢得罪半分,只想着能与之狼狈为奸,搜刮敛财。

对于李萌曜的所作所为,他们有时也会不解甚至不满,但都不敢宣之于口,毕竟人还是皇帝身边最受宠信的太监。不过经过他们观察,这位太监虽说行为时而诡异时而神秘,但总体还算正常,同他们与忠臣作对的基调大体一致。

奸臣把李萌曜这太监看到很重,忠臣却不这样想,从前只以为他就是个奸佞,后来发现他也不常常作奸犯科,偶尔也会做件把人事,虽少,但好歹做过,也算坏得有道德,错得有底线,但今日看来,是他们瞎了眼,撺掇着皇帝要他们捐款,若他们有,他们自然不会吝啬,可他们哪里还有多的,从前离帝不管灾情,不问灾民死活的时候都是他们几个忠臣从自己家中捐款捐物,如今可说捉襟见肘,入不敷出,再想让他们捐,满府上下都得出去喝西北风!

忠臣们心中一腔愤慨,奸臣们多年来搜刮民财,帝王更不用说,亏了谁都不会亏他自己,年年往各地搜刮奇珍异宝,灾民看不到,百姓他不管,尽把国库里的东西用在他自己,用在个妓子身上,有时想想,这官还不如不做,学同僚回家种田去!

老臣们对离帝失望至极,若非顾念着百姓,他们都想罢官了,如今朝堂乌烟瘴气,能用之人寥寥可数,也就在想到若连他们几个都脱下官袍不干,天下百姓将永无宁日,才咬牙坚持到现在。

对于他们的想法,奸臣们不懂,做官不为名利是傻子,在场能懂这群老官的是他们鄙夷的李萌曜,就是因为懂,她才出此计策。

离帝昏庸,不值得他们为他殚精竭虑,要想忠君爱国,给天下百姓打造兴旺发达的盛世,就等来日,她将这离溪国收归之后。

而现在,他们该退出离溪国的朝堂。

忠臣们拿不出银子,几家攒出来的堆在一起,也就七八十两。

这点哪够?

别说百姓,就是无道的离帝都看不下去,捐银的是臣子,可送出的名义是他,这点连他牙缝都塞不下的银子,他拿不出手。

在李萌曜有意无意的误导下,奸臣们大肆进言,道几府一毛不拔是不把帝王看在眼里,折腾出这点无非是羞辱帝王,跟打发叫花子没什么两样。

此言一出,离帝大怒,直接下旨抄家,去爵撤官。

督促抄家的自然是奸臣,为看热闹,他们成群结队地去到忠臣的府上。

结果却令他们大失所望,什么都没搜到,几位大人的府上连下人都没几个,甚至少爷小姐们的衣裳都是他们自己洗的。

奸臣们不信邪,把人府邸翻了个底朝天。

没有,花园地下没藏金元宝,墙上桌下也没有机关暗道。

这几个老臣是真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