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待遇还是地位,都等同于干部。
民办教师顾名思义,户口还是农村户口,不过收入则是旱涝保收。
不用上工,更不用看天吃饭。
一个月三十天,只要不缺勤,天天去学校上课,月底该拿多少钱拿多少钱。
一分都不会少。
仅凭这一点,就能让无数人得红眼病。
农民靠天吃饭,下地伺候庄稼。
秋天交完公粮,剩下的才是自己的。
如果年景不好,剩余粮食只能对付七八个月。
缺口要从别的地方想办法解决。
隔天上午,村委会大喇叭响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十点钟,全村男女老少一个不少,全都来到村委会大院前面开会。
三十多名知青早早地等在这里。
“贫下中农同志们,知青同志们,关于盖学校这件事情,上面确实有这样的想法,至于什么时候盖,现在还不好说。”
作为村长,陆山林自然要首先发言。
先给众人吃了一颗定心丸,明确地告诉大家,公社的确有盖小学的打算。
看到众人低声嘀咕,陆山林清了清喉咙,大声道:“至于招收老师这件事,到时候,村里会将有资格担任老师的优秀人才报到公社,而在此之前,都把心给我收一收。”
“老话说得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别上下嘴唇一动,就觉得自己啥都行了。”
陆山林大声告诉众人,当老师也是一门学问。
村小学的民办老师也不是谁能当的。
没本事只会误人子弟。
经村委会集体讨论,谁有资格能被报上去,要看众人自己的能耐。
“我读过高中,学问没的说。”
一名知青从地上站了起来,自信满满地讲起自己是高中生。
读完两年高中,响应号召下乡插队。
随着有人开始毛遂自荐,更多的知青站了起来。
大部分知青仅仅读过初中,依旧不愿放弃这个改命的机会。
“静一静!静一静!!!”
陆山林用力拍打桌子,一脸严肃地说道:“你说自己行,我也说自己行,这不乱套了吗?谁行谁不行,不是你们说,也不是村委会说,而是要在笔头上见真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