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你一心为村里着想,可是这件事牵扯太大了,一旦被人扣上帽子,别说我这个村长,村委会所有经手这件事情的人,恐怕都要跟之前的两名知青一样,被人挂牌子游街。”
“搞不好还要蹲大狱!”
“这件事情要分怎么看,不做铺垫贸然进行,确实会被人扣上帽子,可如果有了一个合情合理的名义,不但不会有人批评我们,甚至还会给咱们村披红挂彩,说我们是榜样村,先进村。”
“哦?不但不会被扣帽子,还能受到表扬?”
陆山林满头雾水道:“你仔细说说,要怎么铺垫才能避免风险?”
“村长,你觉得搞药虫养殖怎么样。”
“药虫养殖是什么意思?”
当即,陆远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靠山吃山不假,但同时还有一句话,坐吃山空。
山上的野生蝎子数量有限。
与其浅尝辄止,不如以人工养殖的方法,进行可持续性养殖。
成规模的养殖蝎子,蜈蚣,地鳖虫。
陆远这边已经找到了养殖办法。
可以保证养殖成功。
“这真能行吗?”
陆山林犹犹豫豫地说道:“毒虫这玩意儿谁都没养过,祖祖辈辈也没听人说,这些带毒的虫子可以人工养殖呀。”
陆远说道:“正因为没有人做过,如果我们做成了,您说我们是会被批评,还是会被表扬?”
“奶奶的!如果公社那边没有意见,你怎么说,咱们村就怎么跟你干。”
陆山林决定和陆远赌一把。
事到如今,村里的问题越来越多。
全村人要吃饭,那帮知青三天两头闹事。
落户陆家庄的知青也开始不消停。
各种问题迎面而来,陆山林已经快要招架不住了。
陆远原打算自己干。
通过赵大爷的配合,小规模的养殖一定数量的蝎子。
随着知青回城愈演愈烈,不如趁着这个机会捣鼓出村办企业,为后面的发家致富奠定基础。
有了药虫养殖场,养猪场,蔬菜大棚还会远吗?
风波将于明年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