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命记第10章问题

圣经千问 旧爱书写 2277 字 1天前

申命记第十章,上帝为何要求以色列人制造约柜并放置石版?这一举动背后的意义是什么?

从《申命记》第十章探究约柜与石版的神学深意及实践启迪

《申命记》第十章,一段在以色列人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篇章,详细记载了约柜建造这一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申10:1 - 5)。这一事件并非孤立存在,它与西奈之约的更新、律法的重申紧密交织,宛如一幅精心绘制的宏伟画卷,每一笔都蕴含着上帝的旨意和对人类的救赎计划。上帝吩咐摩西用皂荚木制造约柜,并将重凿的石版放置其中,这看似简洁明了的指令,实则是一座蕴含深邃救赎神学的宝库。从约柜的材质选用、精妙构造,到石版的保存方式,每一处细节都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通往理解神与人关系本质的大门。接下来,让我们从五个维度深入剖析这一举动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属灵意义。

一、约柜:神圣临在的永恒象征

(一)移动的圣所,与神同行

约柜的尺寸设计极为独特,长2.5肘、宽1.5肘、高1.5肘(出25:10),这样的大小使其成为一个便于移动的圣物。在以色列人漫长的旷野漂流岁月里,约柜始终如同一颗明亮的星辰,引领着他们前行的道路,走在队伍的最前方(民10:33)。它的存在,象征着上帝主动介入人类历史的动态过程,积极参与到以色列人的生活之中。这一寓意深刻的象征,巧妙地预表了“道成肉身”的基督“以马内利”(太1:23)的伟大真理,即上帝与我们同在。早期教父奥利金敏锐地洞察到这一点,他指出:“约柜的金线编织,暗示着神性如同一条坚韧的丝线,贯穿于整个人类的旅程之中,时刻指引和护佑着人类。”

(二)至圣所的微观宇宙模型

约柜的制作材料别具匠心,它采用皂荚木(象征人性)包裹精金(象征神性)制成。这种独特的结构,仿佛是一个神秘的密码,预表着基督的神人二性。在约柜的上方,施恩座(kapporeth)与基路伯共同构成了一个微型宇宙模型:那闪耀的金象征着神圣的天界,承载着上帝的荣耀与圣洁;质朴的木则代表着尘世,象征着人类的平凡与有限。而基路伯所守望的生命树(创3:24)在这个模型中重现,更为其增添了神秘而神圣的色彩。希伯来书将此精妙地称为“天上事本物的影像”(来8:5),意味着约柜及其相关构造是对天上神圣事物的一种尘世映照,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上帝的奥秘。

(三)审判与恩典的交融之地

每年的赎罪日,大祭司都会庄重地将血弹于施恩座上(利16:14),这一神圣的仪式意义非凡,它实现了“公义与平安彼此相亲”(诗85:10)的美好愿景。这一仪式仿佛是一场穿越时空的预演,预示着基督“用自己的血……成就了永远赎罪的事”(来9:12)的伟大救赎。改革宗神学深刻地强调,约柜既是律法的庄严存放处,代表着上帝的公义和审判;又是赦罪的施恩台,彰显着上帝的慈爱和怜悯。在这里,“慈爱和诚实彼此相遇”(诗85:10),完美地展现了上帝救赎人类的奇妙逻辑,即通过基督的牺牲,使人类在上帝的公义审判下,能够获得赦罪的恩典,重新与上帝建立亲密的关系。

二、石版:永恒盟约的实体见证

(一)神圣书写的无上权威

石版上的律法文字,乃是由上帝亲自“用指头写字”(申9:10),这一独特的书写方式赋予了石版无可比拟的权威性。与古代近东地区的其他法典,如声称从太阳神沙马什领受的汉谟拉比法典相比,石版上的律法直接来自于上帝的启示,具有超越一切世俗权威的神圣性。石版的不可磨灭性(耶31:33),象征着上帝的律法永恒不变,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先知耶利米所预言的新约,最终在基督“写在心版上”(林后3:3)的伟大应验中,实现了对旧约律法的超越和升华。这表明,上帝的救赎计划是一个不断演进和深化的过程,从外在的律法约束逐渐转变为内在的心灵指引。

(二)盟约的双重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