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西在经文中五次强调以色列人的 “硬着颈项” (申9:6,13,27等),用倔强牛项抗拒引导的比喻,深刻揭示了以色列人内心抗拒上帝引导的本性。这种本性与创世记3章中人类堕落后的罪性紧密相连,一脉相承。先知耶利米后来进一步深化了这一认识,他感叹道:“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 (耶17:9),深刻地描绘了人类罪性的根深蒂固和难以捉摸。
(二)对恩典前设的误解
以色列百姓错误地将应许之地视为自己 “义” 的成果(申9:4 - 6),这种功德主义的思维方式,充分暴露了人性对上帝恩典本质的无知。他们忘记了自己是蒙上帝拣选、拯救的子民,而不是凭借自身的功绩赢得上帝的眷顾。保罗在罗马书4:4 - 5中强调:“作工的得工价不算恩典,乃是该得的;惟有不作工,只信称罪人为义的神,他的信就算为义。” 明确指出了上帝的恩典是白白赐予的,并非人类的行为所能赚取。
(三)替代性救赎的必然
摩西为了以色列人,四十昼夜禁食祷告(申9:18),这一行为预表了基督代求的职分。他撕裂衣服、披麻蒙灰的举动(申9:18 - 19),与以赛亚书53:12中 “他为罪犯代求” 的描述形成了救赎史上的呼应,凸显出人类在罪的绝境中无法自救,迫切需要一位代求者和救赎者。
(四)圣约关系的微妙张力
上帝多次威胁要灭绝以色列(申9:14,19,25),但最终却因摩西的代求而保留了与以色列人的恩约。这种 “审判 - 代求 - 赦免” 的模式,深刻揭示了圣约关系的吊诡性:既强调人的责任,又完全依靠神的守约慈爱(hesed)。先知何西阿后来用婚姻比喻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关系(何2:19 - 20),将上帝与以色列人的关系比作夫妻,尽管以色列人时常悖逆,但上帝始终不离不弃,坚守着爱的承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对现代信仰生活的深刻警示
(一)警惕属灵骄傲的侵蚀
摩西三次强调 “不是因你的义” (申9:5 - 6),这一话语如同一记警钟,直指信徒最容易陷入的功德主义陷阱。在宗教改革时期,“唯独恩典”(sola gratia)的呼声在这里得到了旧约的有力支撑。加尔文在《基督教要义》中深刻指出,真正的谦卑是 “完全否定自己,以致惟独仰赖神”。在现代信仰生活中,我们必须时刻警惕因自身的成就或行为而产生的骄傲情绪,牢记一切都是上帝的恩典。
(二)建立恩典记忆共同体
为了对抗集体遗忘,上帝设立了定期的逾越节(出12:14),以色列人通过每年庆祝逾越节,纪念上帝带领他们出埃及的伟大救赎。此外,他们还堆石为记(书4:6 - 7),用有形的标记来铭记上帝的作为。现代教会可以通过圣餐礼、见证分享、周年纪念等方式,效法诗篇78:4中 “要将耶和华的美德和他的能力……述说给后代听” 的教导,建立起一个共同铭记上帝恩典的信仰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