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按照数量计算,万一没有什么工作分配给我们,我们不就是连一分钱都拿不到,全家只能面临生活的困境了吗?”
“...22..”
何雨生的话音刚落,下面就响起了阵阵讨论声,大多数人倾向于固定薪资,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固有的思维模式。
“工资的领取方式完全取决于你们自己,工厂不会干预,不过决定后需要等待下一个季度才能调整。”
何雨生继续解释道。
“你们可以回家与家人讨论商量,在正式上岗前告知厂方即可。
现在我们先开始培训吧。”
何雨生并没有意图说服大家选择计件制,他明白说教并无助益,关键是要让现实的结果展现给工人看,使他们自行领悟。
相较于生产泡面,制作自行车的工艺明显更为复杂,工人历经整整一个月的严格培训,方才能够逐步投入生产线。
自行车工厂的办公室里,
“哥,只有很少的人选择按量计算薪酬,绝大部分同事选择了固定薪资。”
何雨水说道,工厂里每个人都已向他汇报了自己的决定。
“这种观点由来已久,想要短时间转变确实不易。
但当他们看到了具体的收益差异,情况自然会发生变化,不用过于担心。”
何雨生说道。
“嗯,我知道了。”
何雨水点头赞同。
“晓白,客户那边联系得如何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何雨生进一步询问。
“我已经走访了多家百货商场,发现自行车是一项很抢手的产品,只要我们生产得出,销量方面绝对有保证。”
周晓白回复说。
“这样的话,就没有任何值得担忧的问题了。”
何雨生满意地说。
光阴似箭,转眼又过了一月。
这一天,恰逢自行车厂发放薪资的日子,财会处门外聚集着一条长龙。
“王满仓,二十五块七毛钱。”
韩春明大声通报。
领到薪资后的王满仓满心欢喜地离去了。
发薪过程中,队伍中几名员工轻声交谈。
“胖墩,你选了计件工资,你知道这月总共赚了多少吗?”
一名年轻员工问着一旁的另一位显得有些笨重且直率的男子。
“我妻子一直帮我记录着我每天装好了多少,至于实际数额是多少,我自己还没有算清楚。”
胖墩如实回答。
“计件肯定是不及固定工资多的。
早告诉你了,别选计件,你现在就算想换,也得等下个季度才行了。”
年轻人说道。
“这是因为我妻子建议我才这么选择的。”
胖墩说明道。
实际上,胖墩并不是一个愚钝的人,他只是为人实在,做事总是全神贯注,从来不图走捷径。
正因为此,他妻子才建议他尝试计件工作模式,希望利用这一优势获得更多的回报。
“王富贵,三十六元。”
韩春明接着报出。
听到自己的名字被叫到,胖墩立刻上前领取了他的工资。
“什么,三十六元,胖墩的收入怎么会这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