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相比东夷,西岐的问题更加严重,武乙、文丁、帝乙三代先王都为之心忧,甚至文丁和帝乙视为心腹大患,杀季历,嫁王室之女以安稳西岐。
可即便是这样,朝臣中竟然没有几个察觉到西岐的危险,甚至诸多王室都在替姬昌说好话。朝臣之中,能看清西岐狼子野心的寥寥可数,而殷玄提出的精兵简政,以削青龙关兵权来威压西岐的方式更是表明他不看重军权,让帝辛大大坚定了他能解决西岐隐患的信心和决心。
而在殷玄心里,其实要个监军的名分就行,有打王金鞭在手,朝臣该服软就服软,不能服软的,比如孔宣,自己估计也搞不定。
所以压根不存在拥兵造反的情况。
不过帝王之术向来讲究平衡,帝辛既然赐予他这么大的权力,自然要留有把柄在手:“王弟,吾儿殷郊虽然只有三岁,但性情温和又不失勇武,孤百年之后当有王命,想让他拜你为师,授他治国之道。”
“我哪会治国?这不是闹吗?”
殷玄心里暗自嘀咕,他也知道帝辛这是在给自己加保险。当着这么多大臣的面,自己答应了授殷郊为徒就等同承认了殷郊合法继承人的身份,教不教的根本不重要。
将来如果要反叛,那就是违背誓约,是要遭诸侯共讨,群臣唾弃的。毕竟这不是司马老贼指洛水为誓的时代,非常注重承诺,史家的记载也能骂到他抬不起头。
“可以。”殷玄为大商可谓操碎了心,又要兼顾帝辛,还得要和阐教勾心斗角,关键是截教还靠不住。
“好,那王弟就去见见未来的门生,孤择吉日举行拜师大典,另外,你也该成家了,等把西岐之事解决,孤亲自为你赐婚。”
好家伙,这大饼画的,但凡不知道故事进展的可能还真吃下去了,谁能料到最后不是大商把西岐这边解决,而是西岐把大商解决。
出了王宫,殷玄突然有被人盯上的感觉,茫然四顾,却没有发现可疑之人。
出现感觉,那就只有一个解释,对方的实力比自己强很多,所以才没办法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