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这种独树一帜的仁德,才造就了现在的这个蜀汉昭烈帝刘备,当为了达成某些特别重要的目标时。
或许可以暂时让蜀汉昭烈帝刘备,违背一下自身的仁德之心,但是却也绝对不能让蜀汉昭烈帝刘备。
沉浸在这种不义之举所带来的丰收快感之中,而忘记了自己真正的本心,否则一旦蜀汉昭烈帝刘备因为过于沉迷此道。
把这种不义之举当成了一种常规的手段,而导致蜀汉昭烈帝刘备彻底丢掉了自己仁德的本心,那么蜀汉昭烈帝刘备也就会泯然众人矣。
再也不是那个能够跟魏武帝曹操和东吴大帝孙权,他们这两国诸侯势力政权君主们,掰一掰手腕的对手了。
毕竟蜀汉昭烈帝刘备不像袁绍、魏武帝曹操、东吴大帝孙权,他们这样的汉贼,本来就都名声不怎么样。
自然是可以虱子多了不痒,债务多了不愁,反正自己的名声也都这样了,那当然是可以破罐子破摔的。
只要能够获取的利益足够多,不义也就不义了,无所谓,可是对于蜀汉昭烈帝刘备这样自诩正义的人来说。
这么干肯定就是不行的了,是违背自身人设的行为,因为这就是被名声所累的下场啊。
一个好名声有的时候,固然是能够成为蜀汉昭烈帝刘备自身的重要助力,可更多的时候这些好名声。
同样也能够成为蜀汉昭烈帝刘备自身的一种枷锁,限制蜀汉昭烈帝刘备不能去做那些不义之事。
除非是到了万不得已的情况之下,又或者是能够给蜀汉昭烈帝刘备带来什么巨大好处的情况下,才可以偶尔破例一次。
否则哪怕是明明知道只要那么做了,就能够给蜀汉昭烈帝刘备带来很多的好处也不行,这就是想要当一个好人的代价。
也说不上这么做到底是好还是坏,但是至少从蜀汉昭烈帝刘备临死之前,给蜀汉政权的后主刘禅。
留下的那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来看,蜀汉昭烈帝刘备是从来都没有后悔过要当一个好人的。
不过蜀汉昭烈帝刘备,通过这种并不太光彩的手段,从自己的同宗刘璋的手中夺取了益州地区。
也并不是没有付出任何代价的,至少蜀汉昭烈帝刘备自身的声望和个人信誉,就都受到了不少的影响。
连带着蜀汉昭烈帝刘备以前的种种仁德之举,都受到了大家的怀疑,尤其是在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债主。
东吴大帝孙权的眼中就更是如此了,以前的东吴大帝孙权为什么敢把南郡地区,借给蜀汉昭烈帝刘备呢?
还不就是因为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声望很高,个人的信誉也非常的良好,品德在诸侯们之间也都是有口皆碑的。
是人人赞颂远近闻名的真君子,就算是别人想要把自己的基业送给蜀汉昭烈帝刘备,人家蜀汉昭烈帝刘备都不愿意要呢。
一心只想跟魏武帝曹操作对匡扶汉室,这样正人君子一般的盟友,东吴大帝孙权还有什么可不放心的。
而且在赤壁之战后,荆州地区作为曹魏政权、蜀汉政权、东吴政权,他们这三国诸侯势力政权争夺的重点。
所以荆州地区的局势其实也是相当复杂的,蜀汉昭烈帝刘备在魏武帝曹操战败之后,就趁势夺取了荆州地区南方的四个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