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柔并没有想太久,第二天一早,她就想到了办法。
她找来竹韵,说着自己的计划。
竹韵听得一愣,“可是王妃,那是王爷精心给王妃做的首饰和衣物,怎么给拿去换钱呢?”
“我不光要换,还要大张旗鼓的换,走吧,咱们去当铺。另外,你让天真安排下,找些锣鼓手跟着我。”夏小柔说。
竹韵听着夏小柔的安排,又无语又好笑,心说夏小柔还当是在乡下呢?敲声鼓就有人听?
但燕蘅离开时对府里人全都有叮嘱,不管夏小柔要做什么,全都得听从她的安排。
夏小柔怎么安排,竹韵就怎么做。
锣鼓找到了,锣鼓手都是府里的大个子护卫。
夏小柔没有坐马车和轿子,而是走着路,带着锣鼓手,往当铺走去。
她的身后,跟着八个抬着箩筐的仆人。
两人抬一个箩筐,八个人抬着四个箩筐。
筐子里放着的都是燕蘅和夏小柔大婚时的用品。
有两人新婚时用的烛台,有燕蘅挑她盖头时的金镶玉秤杆,有酒壶有两人的头饰品,有嫁衣和婚服。
还有花瓶和玉如意。
敲着锣的护卫背后,则插着一杆旗帜。
旗帜的上面则写着“燕王府犒劳前方将士募捐”。
敲锣鼓的人,则一边走着,一边敲着,一边还喊着,“燕王妃体恤奋勇杀敌的边关将士,愿拿出嫁妆大婚用品换用银子,买粮买衣物买药材送边关犒劳将士们。”
过路的行人听到他们的喊声,纷纷停步来看。
有人说,“燕王妃只是村妇,没什么嫁妆啊,她那些嫁妆还是燕王给的呢。这一捐献,怕是手头没什么积蓄了吧?”
“我们王妃说,若边地不保,中原必受牵连,要这嫁妆有何用?”竹韵朝那人说着夏小柔交待的话。
人们听后,更加觉得夏小柔深明大义。
马上有人往夏小柔的箩筐里丢进首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