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里的集市没有买到自行车,倒是自己亲妹妹一天赚了两百块钱,不仅买了自行车,缝纫机也一起买了。
破事都赶到了一起,哪能不让他闹心。
他心里在默默琢磨着,如果厂里在外面开设二手市场,是不是自己也去做点买卖,起码赚辆自行车的钱。
现在全院没有自行车的就剩他一个了,妹妹何雨水家已经有两辆自行车了,就连闫埠贵闫老抠也有自行车了.
陈大毛是轧钢厂的一名锅炉工,每个月工资38块6.他今年才四十岁,却有七个孩子,五个儿子两个女儿,最大的十九岁,最小的只有一岁。
孩子很多,也都很懂事,尤其是老大,高中毕业本想考大学,但家里实在没有钱供他,只能含恨在家等待分配。
其他的孩子学习都很好,但是学习越好他越愁。
妻子是家庭妇女,全家九口只靠他38块6的工资过活,平均每人每月只有四块钱的生活费标准。
虽然妻子经常能做些糊火柴盒、锁扣眼之类的杂活,不过每个月也只能赚个几块钱而已,对生活的帮助并不算大。
尤其是家里的住房,是在一个两进四合院的柴房里,屋子只有十二三平,每天他吃完饭就到院里跟邻居吹牛逼下象棋,直到快睡觉了才回家。
十二三平的小屋被一道布帘分成了两半,小的那面住着两个女儿,大的这面则是夫妻俩和五个儿子。
眼看着两个女儿都逐渐大了,房子却是一点改善都没有,大儿子十九岁,学习好长得也不丑,却一直连个说亲的都没有。
幸亏妻子是个贤惠的女人,每到月末的时候,家里就断粮了,三十多块钱根本不够一家老小吃饭,妻子便会搞到一点野菜,或者用榆钱充饥,这么多年到也是过来了。
在厂里食堂,陈大毛都不敢买菜,每天中午买一到两个二合面馒头,然后弄点免费的汤来喝,凑合凑合一天就过去了。
只是他每天的工作量很大,经常饿的都没有劲铲煤。
幸亏工友关系都不错,也知道他家困难,偶尔接济一点,但对于他们家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有一天,他听到厂里的工友都在议论福利分房的事情,陈大毛很心动,但他知道肯定没有自己的份。
他在厂里工作十几年了,一直都是2级工,没有文化没有背景,只有一膀子力气,能端上铁饭碗已经很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