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赵括坐在龙椅上,这是这位君王登基以来不知道第几次这般坐北朝南了,他透过宽阔的殿门,透过宽阔的宫门,直直望向那条一览无余的御道。
帝王自当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
兴许是敏锐察觉到当今天子的走神,司礼监掌印太监没有按时喊出那句“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和殿外的臣子都恭敬低着头,收敛视线,屏气凝神安静等待,那些个对早朝一事苦不堪言的年迈老臣,都开始不露痕迹地打起盹来。
皇帝一点一点缓慢地收回视线,从那条好似没有尽头直达南疆的御道收回到宫门,皇帝还清清楚楚记得当年先帝召见两位武将,年长的那个男人,步子不急不缓,不是那种因为走得慢,而是一种走在这条为人臣子最该郑重其事的道路,却还不当回事的那种散漫,此人佩有一柄那名震天下的赢家刀,他的一步一步走近,让身为九五至尊的先帝感到一种倍感耻辱的窒息感。也正因此,先帝才是不顾一切的杀了他。
而后的那名年轻人,相貌堂堂,一袭白衣,而且真是年轻啊,让人见之便心生亲近,尤其是先帝恨不得放低身架与之把臂言欢,在心底,赵乾认为高武皇帝、文帝可以有赢家为之南征北战,那么他自己也该有一个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皇弟,他一样可以像高武皇帝与文帝那样富有魄力地给予一个年轻武将最大的权柄,最多的兵马,为他牵马送行,让他放开手脚去扬鞭塞外,兄弟联手建立前无古人的边功。
再后来,赵乾看着那些日后熠熠生辉的年轻读书人也是这般在晨曦中,他们带着难以掩饰的拘谨和兴奋,一步步走入自己的视线。
尹泉安,南文柏,李长岳,严嵩,陈平……
琳琅满目。
他们共同缔造了人族王朝的景明盛世。
而他们注定会与赵乾一同在青史上流传千古。
宣德元年的朝会,庙堂上没有那两个碍眼的藩王赢阙和赢修然,但是有赵忱、张靖越、张温、典岱这样的功勋武将,还有谬松原许巍岘这些有足够年月去积攒战功的青壮将领。有尹泉安、南文柏、李长岳这些渐渐老去的文臣领袖,有孙不平这些正值壮年的名士,更有那些好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甲三名状元郎榜眼探花郎。
高武皇帝曾经深深遗憾自己最早志在天下时,用人处处捉襟见肘。
但是他赵括不一样,他真正感受到了坐拥江山的那种豪气。
皇帝又收回一些视线,看到了那座殿门。
那座门槛,就是一道至关重要的龙门,天底下所有官员都想要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