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还有将近一个星期,高小胜就要开学了,但是他们此行的最后一个目的地——孜珠寺,还没来得及去,既然来了那曲,那么这座寺庙也绝不可错过。
两个月的时间,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路上,真正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寥寥无几,不过路上的一切又何尝不是风景呢,倒也不觉得遗憾。
就算现在立刻返程,也赶不上开学第一天了,既然这样,那就只能去镇上发个电报回去,遗憾地告知爹地、妈咪自己的行程安排,自己将不能够按时回去了。
当然这绝对不是高小胜故意而为之,好吧,他当然是有意如此。
来了这里他就舍不得离开了,只想尽可能地拖延着离去的时间。
这个时候的西藏是没有什么客运车的,高小胜他们要想到达丁青县的孜珠寺只能搭便车,这再次坚定了他要买车搞自驾游的决心,当然这个年纪纯粹是做梦。
等车的时候,无事可做,便只能在街上瞎转悠,不过这里的招待所满打满算也只有一所,县城的条件也比较简陋,确实也没有什么可逛的地方。
不远处,一群人围坐在一起,按照高小胜看热闹的经验来说,那里必然有值得关注的东西。
拉着闻初就快速走过去,原来是一个说书人坐在中间,周围的藏民们都盘着腿围坐在他的身边。
高小胜虽然会一些简单的藏语,用于日常交流,但涉及到这样大段大段的口头说书,实在是有心无力。
倒是闻初听得津津有味的,说书人讲得是藏族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格萨尔》。
他的语调抑扬顿挫,甚至有种音乐感,几乎是唱着说出故事的。
史诗一开始,就展现了一幅备受部落战争之苦的古代藏族社会生活的真实图景:天灾人祸遍及藏区,妖魔鬼怪横行,黎民百姓遭受荼毒。
这个时候便出现了降妖伏魔、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格萨尔王。
整个史诗由天界篇、降魔篇、地狱篇三部分组成。民间艺人在说唱时,常常用这样三句话来概括史诗的全部内容:“上方天界遣使下凡,中间世上各种纷争,下面地狱完成业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