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被欧洲人称作金银岛,这个说法虽然有点夸张,但并非完全是假的。
宋朝时期,日本向中原输入的商品里就有大量铜块与黄金。
在美洲被发现之前,日本是持续四百多年的全球最大黄金与白银输出地。
日本曾经拥有世界排名第一的金矿菱刈(ling yi)金矿,位于九州岛,总储量大概170吨,平均含量33克一吨,最夸张的地方几千上万克一吨,纯度居世界之首。
除了这个金矿,日本还曾拥有佐渡金山、北海道的鸿之舞矿山等,产量都很高,日本的石见银山,银产量一度占据世界银产量的三分之一。
邢承恩完全能靠着对日贸易获得金银完成铸币,唯独让自己没下定决心的是流通币元角分用什么材料铸造。
不锈钢现在去哪里搞?铝镁合金更是扯,钢芯镀镍?元素周期表自己都忘完了,就算小艺面板给出操作规程,自己现在的条件估计也制备不出来。
自己只能考虑现有条件下最合适的,就是铜锌合金,原时空很多国家的硬币还在使用这一金属合金。
郑坤说过,冶炼锌首先将锌矿石和煤敲碎并混匀,填装于专门制成的反应罐内,并盛入适量水,然后,在罐口处用黄泥做出冷凝窝封闭反应罐,并从反应罐的肩部用泥条往上盘筑形成10厘米左右的空腔,加冷凝盖形成冷凝区。
为防止高温冶炼过程中罐体发声爆裂,反应罐在入炉前需在外壁包裹一层黄泥,后将其放置于炼炉的炉栅之间,四周堆放煤饼、炉渣,炉栅下投放柴薪、木炭等燃料。用火点燃薪炭引燃煤饼后,反应罐内发生系列反应,还原出的锌蒸汽通过冷凝窝的通气孔上升至冷凝区冷却,便可得到金属锌结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待冷却完毕,打破反应罐即可取出锌块。
当然这种锌块儿只是初级品,还需要在加工才能得到高度锌块。
在古代,锌的主要用途是与铜合炼为黄铜。
我们常在某些古装剧上看到,一些商人通过牙咬来辨别黄金真伪,在历史上确有其事。
在古代,就有利用黄铜与黄金颜色相近,而冒充黄金进行交易的行为。
黄金质软,用指甲能划出浅痕,牙咬能留下牙印,而黄铜是合金,硬度大。
明代嘉靖年间,钱局已经大量使用锌铸造黄铜钱。
琉求现在的工艺可以冶炼黄铜,要不自己造黄铜钱?元角分用黄铜铸造,十元、二十元、五十元用银币,百元以上用金币,这样钱币完全可以满足大部分人的使用需要。
邢承恩把自己计划说出来,晴雪说这办法好,就这么办吧,就是硬币的图案设计还需要想想。
分钱定一分、两分、五分;角钱就定一角、两角和五角;元也分一元、两元和五元,这些钱就用黄铜铸造,百姓一般用这些钱就够了。
接下来是十元、二十元和五十元用白银铸造,完全可以满足日常的交易了。
一百元、两百元和五百元用黄金铸造,这样的钱币流通应该就少了,富豪们完全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