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到地图前,用手指在三县之间画出一个三角形,“息县将作为我们的中转站。正阳县作为前线,直接面对敌人;息县作为后备力量,随时准备支援;潍滨县则负责修整和补给。”
梁明转身面对三位知县,继续解释道:“我们要保持两成的士兵处于流动状态。具体操作是这样的:假设正阳县的4000人与敌军交战一段时间后,其中2000人会撤退到潍滨县休整。与此同时,息县会派出2000人前往正阳县,填补空缺。”
他用手指在地图上模拟这个过程,“当潍滨县的部队修整完毕后,会有2000人向息县转移。这样,我们就形成了一个循环:前线作战、后方修整、中间补充。”
梁明停顿片刻,让在座的人消化这个信息,然后总结道:“通过这种轮换机制,我们可以确保前线永远有充足的兵力,同时保证所有士兵都能得到适当的休息和训练。这样一来,我们的军队将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和充沛的战斗力。”
梁明继续说道:“除此之外,息县还需要组建一支快速反应部队。我建议组建一支500人的骑兵队。这支骑兵队将驻扎在息县中心位置,随时待命。他们的马匹要精心挑选,以耐力和速度见长的蒙古马为主。每位骑兵都要配备轻便的皮甲、长矛和弓箭,以确保机动性和攻击力的平衡。
”这支骑兵队将分为五个百人队,每队配备一名经验丰富的百夫长。他们要进行严格的训练,包括快速集结、长途奔袭、骑射技巧等。我们要确保他们能在接到命令后的半个时辰内完成集结,并在两个时辰内抵达正阳县或潍滨县的任何地点。
“当正阳县遭遇强敌进攻时,骑兵队可以迅速北上支援,从侧翼突袭敌军,打乱他们的阵型。如果敌人试图渡河偷袭潍滨县,骑兵队则可以快速南下,抢在敌军立足之前将其击退。”
“为了保持高度戒备,我们要在息县的东西两侧设立了望塔,并建立烽火台系统。一旦发现敌情,立即点燃烽火,骑兵队就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迅速做出反应。”“当然,为了达到这种素质,我要求,所有军队都必须在息县按照新的要求接受严格训练。”
梁明一口气讲完设想,三位知县都愣住了。这么大的信息量,仍谁来都得反应一会儿。
“至于各县的任务,我已写好文书,待各位理解完之后,就可以打开各自的文书,了解自己的任务。”
袁天青眉头微皱,双手轻轻摩挲着桌面上的文书。他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打开了封蜡,展开羊皮纸卷。他的目光快速扫过每一行文字,时而停顿,时而加快。
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表情不断变化,从严肃到惊讶,再到若有所思。他的手指在纸上轻点,仿佛在计算什么。最后,他长舒一口气,眉头舒展,嘴角微微上扬,似乎对文书中的内容颇为满意。
于吉则稍显迟疑,他先是看了看其他两位同僚,然后才慢慢地拆开自己的文书。他的阅读速度较慢,每读一段都要停下来思考片刻。他时不时地抬头看向梁明,似乎想问些什么,但又忍住了。他的手指在文书边缘不停地摩挲,显示出他内心的不安和犹豫。
张元和是最后一个打开文书的。他的动作显得有些笨拙,甚至不小心撕破了一小角羊皮纸。当他终于展开文书时,他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微张,显然被内容震惊了。
他一字一句地小声念道:“首要之任务,便是在你县管辖区内的沿河险要之地建立哨塔,以观测河面。其二…”他的声音渐渐变小,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他不停地用手帕擦拭额头,眼睛却一刻不离文书。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脸色越发凝重,时不时地摇头叹气,显然对这些任务感到压力巨大。
“诸位对安排可有什么异议?”梁明见三人都将阅读完,问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