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备战(上)

在上元节来临前,大唐帝国在低调的备战当中默默运转。

最近的几个月内,除了渭河两岸,长安周围的八条河流的河岸都出现了水力机械的神机局工业园。一个个水力机械加工车间,一座又一座炼钢平炉以及炼铁高炉,烧结玻璃的窑炉和烧制水泥的窑炉,以及瓷塔法的硫酸硝酸工坊,以及造纸还有焦炭工坊,以及生产其他产品的工坊被建立了起来。以前常说八水绕长安,如今也算八厂绕长安了。

随着八个工业园在上元节前陆陆续续都建成并开始了运作,京兆府工业区至此形成,其中渭河厂区的规模大概占了其中的一半,并且军器部的厂区全在渭河两岸,而灞水的工厂规模又仅次于渭河厂区。为了设立这些厂区,原本的军器监和将作监可谓是完全搬空了,连工部的工匠也被挖了一大半;并且为了更好地联通这些厂区,李康宁让工部组建了大批工程队铺设了水泥马路,将长安的水泥马路延伸到了京兆府周边的二十多个县。

除了关中有神机局的以渭河厂区为首的八大厂区之外,水系丰富的东都洛阳附近也有至少10个神机局的工业园正在兴建当中,而且,洛阳府的工业区总规模,将会比京兆府的还要夸张。嗯,元旦之后,此时京兆府为核心的京畿道和洛阳府为核心的都畿道都已经设立了,从洛阳到长安的水泥马路官道也开始铺设。

随着京畿道和都畿道的神机局厂区的大批兴建,石炭、石脂水以及铁矿、硫矿、天然纯碱等诸多矿石的开采工作被朝廷更加重视。其中石脂水已经被皇帝改名为石油,而研究院的李淳风等人的研究团队,早在数个月前,也做出了类似另一个时空里的宋代科学家沈括所干的事情——研究石油的开采和利用。他们在三个月前不仅摸索出了简易的石油分馏法,还制作了固态制品——石烛。此外,在研究石油的同时,李淳风团队还发明了冲击式顿钻法,从而搞出了卓筒井钻井技术。因为这事儿,李淳风也被新皇李康宁嘉奖了一番,不仅成为与墨明、杨务廉一样的特级技师,而且还被封为光明侯。

当然,这个年代的矿物的开采工作还是相当耗费人力的。除了动员大量临近矿区的闲着没事儿的平民来挖矿以外,朝廷还一如既往地投入了大量奴隶,在全国各地的矿区负责开采的奴隶劳工已经多达10万人。这些奴隶大部分是唐军在对外征战中获得的战俘,主要是来自高句丽的扶余人、靺鞨人,以及来自漠北的突厥人。本来这些奴隶大部分是要派到南方去开垦荒地的,不过随着政策的改变,帝国的南方地区规划的官营农业区要雇佣大量的平民百姓,而这些奴隶则大部分被送去挖矿。

与此同时,在关内道、河东道与河北道,越来越多的的贫困户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援助,朝廷给大量贫困户口下发棉被以及用于制作防寒棉衣的棉絮。朝廷从陇右道与安西都护府的棉花产区调集了去年收获的大量棉花,力图改善贫困户在冬季时的困难状况。

这也多亏了李康宁,在三年前监国的那段日子里,提议在安西都护府和陇右道以朝廷官方的名义设立一批的白叠子产业基地。在李康宁展示了棉被和棉大衣的保暖功能后,再加上与李安乐的联合精神暗示,政事堂就迅速同意了这项提议。当时研究院还没有折腾出弹棉花、轧棉的工具以及棉纺织器械,李康宁只能找研究院用水力锻锤把一堆棉花压实了做成棉被,而棉大衣也就勉强做了一套。虽然那件棉大衣样子有点丑,但能够有助于说服政事堂,就已经算完成任务了。

和当初的窘迫比起来,如今大唐的棉花产业也算有所起步。安西都护府成立前,高昌国旧地以及其他的西域小国们就有不少种植棉花的田地,而后在此基础上,如今安西的棉花种植规模有所扩增。安西和陇右的棉产区如今有20万亩棉花田,在最近的收获季结束后,算上之前的囤货,这些棉花种植区在最近几年内,为朝廷中央累计提供了大约2万吨棉花,使得朝廷能给200多万人提供棉被以及棉大衣。不过,大部分的棉被和棉大衣,则是由各个州、县动员的大量民众来帮忙赶制的,光靠神机局的纺织厂只能是杯水车薪。

这时候,大唐军队的备战也少不了棉衣和棉被的准备。只不过,去年江南东道的扬州和河南道的齐州的官营棉田的棉花收成并不如意,两地的棉花种植园面积合计四万亩,收成也不超过两千吨的样子。考虑到轧棉以及运输过程中的损耗,齐州和扬州最近新收获的棉花当中,能提供给军方的就只有1500吨出头。即便算上之前齐州和扬州囤货,也就凑个2500吨。

当然,2500吨棉花老实说数目也不小了,再加上之前齐州与扬州的棉花储备,足以让12个军团24万将士获得所需的能在辽东御寒的棉衣棉被。而攻略高句丽和百济需要动用的军力远没有24万人这么多。故而,皇帝与辅国长公主并不急于调用那些产自安西、陇右的棉花,来迅速填满大唐陆军的全部需求,皇帝早已决定将这些棉花用于改善民生,以及改善各级官员的保暖状况。并且,大明宫的工作人员们用到的棉质衣被,也是用到了安西出产的优质棉花。

小主,

至于有人冒充贫困户去官署领取棉花或者冒领棉衣棉被,这种事情老实说也并不鲜见,不过一时之间朝廷也没啥太好的根治办法。但是嘛,毕竟朝廷的棉花惠民的政策还是广受好评的,许多地区的民众也开始自发地互相监督,举报那些冒领之徒。于是乎,大唐北方的各州府内上演着数不胜数的好戏,后世的人们也将这段历史挖掘成电视剧的题材。

到了如今上元节的这一天,一月二十八日,长安城更加热闹了,比元旦还要热闹得多。大型灯会等习俗让外国商旅和遣唐使们大开眼界。而这一日的大明宫蓬莱殿成了一片闲雅之地。下午,李安乐与李康宁将那些政务度处理完了,就对着结冰的湖面发呆,欣赏寒冬中的蓬莱宫的景色。

发呆,喝茶,闲聊,再发呆。这两个外表看起来完全人畜无害的不良少年,披着华丽的羽绒外袍,窝在巨大的懒人沙发上,一脸的佛系模样,对几个弟弟妹妹们的吵闹声完全置若罔闻,注意力已经放在了千里之外。嗯,反正有义姐同志帮忙照看这帮小家伙嘛。

好吧,严格来说并不止千里之外,而是距离长安800公里的地方,吐谷浑部族经营的核心地区——青海湖附近之地,即大唐的西海州。几座巨大的大唐军营盘踞在伏俟城周围,无声地宣示着这里是大唐的疆土。第五军团和第六军团在此驻扎,防备着随时对吐谷浑虎视眈眈的吐蕃军。

尽管这日是华夏传统佳节上元节(在日后的200多年改称元宵节),陇右道方面军依然分外紧张,两个侦察团和两个游击团的总计4000名轻装骑兵昼夜轮班出动,活跃在吐蕃与西海州的交界地带,负责侦察任务以及应付与吐蕃军的小规模冲突。当大唐内地人民享受着喜庆与祥和的时候,帝国边疆的将士们在扞卫着大唐的安宁与利益!陇右方面军是如此,安西都护杨胄率领的安西军团也是如此,辽东方面军也是如此,巡弋漠北漠南的瀚海军团也是如此!

此时,一只金雕和两只苍鹰组成的三角编队飞临苏定方所在的军营上空,这是李安乐正在利用心灵链接遥控的三只猛禽,从长安飞来的这一路上它们也是觅食了几次。

这三只皇家猛禽降落到苏定方的帅帐门口,以金雕老大为首,排成一路纵队,大摇大摆地走近帅帐。而帅帐门前的卫兵们哪里见过这情况,一开始觉得很稀奇,然后看清楚了金雕的腿上系着一条绢带被被金雕用喙部撕开活结,绢丝带上面写着“皇帝信使”,还有清晰可见的天策府的盖印。另外两只苍鹰也是同样的动作,表明自己不是野生的,而是有不得了的人物在饲养它们。然后,在卫兵们的目瞪口呆的注视下,这三只猛禽排队依次进入帅帐。

苏定方等诸位将领一开始也是感到很诧异,不过当苏定方看到了“皇家信使”的时候也就不感到奇怪了。他也知道皇帝与长公主殿下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