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等这位大叔反应过来,汐芷姐妹花就拿出了不知从哪里掏出来的小册本,默默地计算着大唐今后的生铁产能。只见姐妹俩的本子上多了好多个零。看来,她们俩与园区内的工匠们现在用的阿拉伯数字符号,也是安乐与康宁教的。
过了一会儿,康宁感受到了对方投来的深情的目光,于是就整理好了思绪,露出极为认真的表情,严肃地陈述道:“太康公主同志,我们是该成立个正式的研究机构了。把将作监的职能分割一部分出来,再吸收其他部门的人才,成立个真正的研究机构。这个机构就叫作皇家研究院吧!”
“呵呵,我就等皇太子同志的这句话咯!”女孩这一高兴,就笑得合不拢嘴,还顺便伸出两只魔爪去捏男孩的脸。
“好了好了,接下来,就是要对阿爷说一声。”享受着搓脸服务的康宁同志说道。
到了第二天,瘫软地倒在病床上的皇帝李治见到宝贝儿子和闺女,就笑得合不拢嘴了。在得知了他们的提议后,李治想都没想,就直接同意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之后,李安乐和李康宁就将那些分别涉及平炉炼钢、高炉炼铁,以及三酸两碱的制备,以及水泥和玻璃的生产,以及其他领域的工作人员抽调出来,再抽调一部分优秀工匠和官方机构的专业学者,让他们组成了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队伍。
有了队伍,还要有配套的建筑设施。于是乎,在永徽八年的八月十五日,长安城外的北面的永安渠西侧有一块区域被划分出来。这个直属于皇室管辖的科研机构的配套建筑群开始破土动工。
这家机构名为“皇家研究院”,暂时由皇太子和太康公主共同管辖。在皇家研究院成立的当天,李康宁就任命阎立本为研究院院长,任命墨明、杨务廉、赵炎等十余人为副院长,令这些人当科研带头人。而且,康宁还为这些副院长争取到了正五品级别的待遇。
成立研究院这件事儿,在朝堂老臣们眼里算不得什么大事儿。毕竟将作监编制内还有七千多位工匠,再加上少府监与工部管辖的好几万名工匠,曲辕犁、水力翻车、手摇螺旋抽水机等新型农业器具的制造、推广和改进工作并没有被耽搁。
真正让诸位老臣感兴趣的是水泥、新式高炉,以及其他的新技术的推广。
正巧,首次大批量应用水泥与钢条混合物的工程,就是给研究院盖房子的这项工程。此外,水泥的便宜程度以及它完全凝固后的极为坚固的特性,给朝堂上的所有的武德充沛的文武官员点了盏明灯。不少官员意识到,这种材料对于军事堡垒建设以及官道公路建设的重要意义。
至于玻璃,这种做餐饮器皿和观赏品的材料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在一小部分朝中老人眼里,虽然玻璃的实用性比琉璃强,但是相比陶瓷器皿和金属器皿,它没多少不可替代性。
至于忽然间横空出世的手摇式蜡纸油印机,这玩意儿也就是一个点破窗户纸的事儿。
只不过尴尬的是,直到永徽八年年末,少府监、工部和将作监的官员都还在为谁是发明者这一问题而争吵不休。三个部门都有人声称自己是手摇式油墨印刷工具的发明者。这些争吵者的理由无一例外,全是声称自己遇到了仙家托梦!
让李安乐和李康宁都没有想到的是,相比于皇家研究院的成立,这场无厘头的争吵事件更加引人关注。
不久后,这件事甚至闹得整个关中都知道了。还在病榻上修养的李治也听说了此事,然后一笑了之。
不过李治怎么想都不可能想到,他们的宝贝大儿子和宝贝大女儿还会用一些远超人类想象力的方式培养了大量超越时代的技术人才。
到了永徽八年的十月中旬的一天,正在兴建皇家研究院的这片工地上,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
傍晚,二人视察此处。
李安乐靠在他的肩膀旁,目光飘向蓝天,感慨道:“虽说我们应该进入只争朝夕的状态,但眼下最重要的事情还是要培养人才。”
李康宁点头称是道:“值得高兴的是,这批人已经有了不可小觑的知识储备和业务能力。他们以后就是我们的伟大事业的种子。”
“嗯,完全同意。”
要知道,横卧于龙首原上的那座初具规模的气势恢宏的宫殿群,在扩建之前还只是一个不算很大的避暑行宫而已。就是在这支专业工程建设队伍的努力下,在不占用太多人力的情况下,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大明宫扩建工程的主体部分的建设任务,到目前为止这项工程已经进入收尾阶段。
不愧是正在负责大明宫的扩建工程的工匠队伍。按照后世的说法,这些支专业队伍里的人员往往都是工程专家。
两人看到了那些老师傅的表情,于是坚定地相信这些人在很多方面并不需要心灵力量的诱导。以这些颇有能耐的大国匠师们的眼界,他们很快就会认识到了钢铁与化工基础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