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老欠身问道:“杏仙何来?”那女子对众道了万福道:“知有佳客在此赓酬,特来相访,敢求一见。”十八公指着唐僧道:“佳客在此,何劳求见!”三藏躬身,不敢言语。
那女子叫:“快献茶来。”又有两个黄衣女童,捧一个红漆丹盘,盘内有六个细磁茶盂,盂内香茶喷鼻。那女子捧磁盂,先奉三藏,次奉四老,然后自取一盏相陪。
杏仙听十八公说了前面所作的诗,也即兴作了一首,颇有可观之处。四老皆夸,唐僧也露出嘉许之色。那女子渐有见爱之情,坐到唐僧身边,低声悄语呼道:“佳客,趁此良宵,不耍子待要怎的?人生光景,能有几何?”
十八公呵呵笑道:“杏仙尽有仰高之情,圣僧岂可无俯就之意?如不见怜,是不知趣了也。”孤直公便走上前,说要与他二人保媒。
三藏听言马上变了脸色,跳起来高叫道:“汝等皆是一类邪物,这般诱我!当时只以砥砺之言,谈玄谈道可也,如今怎么以美人局来骗害贫僧!是何道理!”
那赤身鬼使暴躁如雷道:“这和尚好不识抬举!我这姐姐,那些儿不好?她容貌身材俱是难得,女工针指、吟诗作对,也配得上你。你怎么这等推辞!若是我们发起村野之性,还把你摄了去,教你和尚不得做,老婆不得娶,却不枉为人一世也?”
唐僧心如金石,坚执不从,道:“我徒弟们不知在那里寻我哩!”止不住眼中堕泪。
就听得张清说道:“师父!徒弟在此!”在屋外空地上显出身形。那长老挣出门来,叫声:“八戒,我在这里哩,快来救我!快来救我!”那四老与鬼使,那女子与女童,幌一幌都不见了。
唐僧惊觉回头看时,哪有石屋?只见一座石崖,崖上有木仙庵三字。惊讶道:“方才那些老者、侍从都去哪里了?”
张清仔细观之,崖下有一株大桧树,一株老柏,一株老松,一株老竹,竹后有一株丹枫。再看崖那边,还有一株老杏,二株腊梅,二株丹桂。
张清笑道:“师父不知,就是这几株树木在此成精也。十八公乃松树,孤直公乃柏树,凌空子乃桧树,拂云叟乃竹竿,赤身鬼乃枫树,杏仙即杏树,女童即丹桂、腊梅也。等我一顿钉钯除了这些祸害。”
三藏近前扯住道:“悟能,不可伤了他们!他们虽成了气候,却不曾伤我,我等找路去罢。”张清遂沟通周围植物,让出一条路来,带着唐僧回转荒庙。
暗地里却派六耳回来,将这些树精都收入永恒之井宝珠,命他们看守蟠桃树、人参果树和杏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