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还发现,在距离地面30千米到45千米的地方,有一层像雾一样的硫酸气体,这种硫酸雾厚度,大约有25千米,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并探测表明,金星赤道带有从东到西的急流,最大风速达每秒110米。

到了1983年6月2日和6月7日,金星15号和金星16号相继发射成功。

二者分别于10月10日和10月14日,到达金星附近,成为其人造卫星,它们每24小时环绕金星一周,探测了金星表面以及大气层的情况。

探测器上的雷达高度计,在围绕金星的轨道上对金星表面进行扫描观测。

雷达的表面分辨率达1~2千米,可以看清金星表面的地形结构,并成功绘制了北纬30度,以北约25%金星表面地形图。

1984年12月人类发射了金星-哈雷探测器,后者于1985年6月9日和13日于金星相会,向金星释放了浮升探测器——充氦气球和登陆舱。

它们携带的电视摄像机,对金星云层进行了探测,发现了金星大气层顶有与自转同向的大气环流,速度高达320千米每小时。

登陆设备还钻探和分析了金星土壤,金星-哈雷探测器在完成任务后,还利用金星引力变轨,飞向了哈雷彗星。

综观这种金星探测的特点在于,主要是投放降落装置考察,以特殊的工艺战胜金星上高温高压,取得了金星表面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20世纪60年代初,宇航局也就是SAAN,根据乐宗提出的登月计划,全力开展探月活动。

但又看到人类对金星的探测活动,格外着急。

乐宗立即决定分兵两路,在实施登月的同时,拿出一部分力量来探测金星。

SAAN于1961年7月22日发射水手1号金星探测器,然而水手1号升空不久,就因为偏离航向,SAAN只好自行引爆。

1962年8月27日,SAAN成功发射水手2号金星探测器。

水手2号飞行2.8亿千米后,于同年12月14日,从距离金星3500千米处飞过。

水手2号飞过时,首次测量了金星大气温度,拍摄了金星全景照片。

但是由于设计上的缺陷,在探测过程中,光学跟踪仪、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组和遥控系统都先后出了故障,所以未能圆满执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