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业:“我吏部明明是六部之首,结果在这么热血沸腾的文章里没有只言片语,啧啧啧,突然觉得吏部不咋地了。”
孩子们:“哇~师公(师父/小师叔)好厉害!”
池家人:“真不愧是我们家好姑爷!”
被点名的户部、工部、司农寺官员:“新上任的首辅大人真有眼光,终于知道我们的厉害与用处,再也不用被其他部门边缘化了。”
农民们:“呀!这位大人说我们农民值得被人尊重呢!呵呵呵呵呵……”
匠人们:“紫大人,你倒是多说点儿啊!”
商人:“嘤嘤嘤,终于有人为我们出声了,咱们不是奸商,是堂堂正正的圣阳国人,是不可或缺的商人!”
将士&官员:“大人,咱们也是大功臣,不多夸两句?”
风华郡百姓:“紫大人英明!创办那么多初学院,咱们不能给紫大人丢脸,有能力的都去报名参加考试!”
高阳村村长:“大郎让我们都去报名,他说咱们村里人,种田的技术、手艺活还有算术各有所长,读书识字比他们早学了几年不在话下,想试一下就去参加考试!”
高阳村村民:“考!我们听大郎的。”
报名进行如火如荼,比科举之前的恩科更加疯狂和热络,导致当地调查考生品行官员天天往外跑,都晒黑好几个度。
考试定在半年后,不认识字的百姓们为了这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为了读书识字,几乎悬梁刺股的手段都要使出来了。
一些寒门学子也不浪费这个机会,也报了名,人家恶补认字,他们则恶补种地,有些脑子灵活的人去买了锦行的《悯农》当教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