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总括性的说说圣人孔子的身前身后事。
孔子对地球人类的贡献,重在文化建设的贡献。
他整理编辑了《尚书》《诗经》《周易》《礼记》《春秋》等典籍。孔子的学生和孔子的孙子所着的《大学》《中庸》,以及由此引发出来的《孟子》《孝经》《三字经》《弟子规》等。这些典籍是中国历朝历代的根本治国理政纲领,也是民众日常生活的言行准则。
孔子对中国以外的国家有影响吗?
孔子去世后,他的学生们在孔子的墓地周围盖房守墓3年,聚居的人群逐渐发展为城镇。
建设在这里的孔庙,是专门祭祀孔子的祠庙建筑,在中国古代建筑类型中,孔庙是特色建筑的一种,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分布着2000多座孔庙。
还有呢?
从公元零年前后的中国汉朝时期开始,孔子被历代君王奉为圣人,孔子学说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化。
随着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文化和经济交往的开展和深入,孔子的学说也从汉代、唐代开始传播到世界上的其他国家。
生于公元1694年(距孔子去世已经过了2000多年)的法国伟大哲学家伏尔泰说:“孔子的学说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
伏尔泰还把孔子的经典名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写入法国最早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生于公元1803年的美国伟大哲学家爱默生说:“孔子是哲学上的华盛顿,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如果追根溯源,也可以说,英国宪章革命、美国的宪法精神,都是受到了孔子学说的深刻影响。
以我所读的书籍来看,中国以外的国家的过去数千年的哲学家们,并没有人如孔子这样鲜明地提出“有教无类”——所有人都可以平等受教育的思想,也没有谁提出过“仁者爱人”和“泛爱众”这样的博爱思想。
而孔子在公元前500年,就明确提出了这样的哲学思想,描述了这样的人类社会生活蓝图。
孔子还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这样美好的社会理想,即使是今天地球上的发达国家,也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