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接下来「赵凡」的回答,却要多加注意,他不能表现出一副「认真且信服」的态度,来回复对方的话,那样是有违常理的,试想,在街上随便认识一个人,对方说自己杀过人,你便无条件相信的话,这意味着什么 呢?
这意味着,你要么是太过无脑,别人说什么你都信 …… 要么,就是你早已了解过对方的相关信息。
而且,一旦表示相信对方的杀人记录,就会将这次对话的氛围,引入到一个诡异的处境 …… 从萍水相逢的好友闲聊,变成了一个老实平民与一个杀人者的对话 ,这是不利于接下来的沟通的。
……
于是,赵凡摆出一副颇为不信的样子,语气调侃的说道:“ …… 哎呦 …… 庄兄,这酒还没喝两杯呢 ,你又开始说胡话了 ?…… 你杀了快十个人 ?我可不信 …… 你也不找个镜子照一照,你现在的脸,可还肿着呢 ……”。
在说完这句话之后,「赵凡」用余光留意了「庄子」的反应,见他没有马上说话的意思后,为了避免对方陷入「如何自证自己确实杀过人」的思考惯性之中。
「赵凡」连忙提了一个问题,转移话题道:“ …… 对了,庄兄 …… 你方才说 …… 直接杀人 ?那意思是 ,还有间接杀人喽 ?这个所谓的「间接杀人」该怎么理解呢 ?”。
果然,在「赵凡」提出这个问题后,他观察到「庄子」的神色一变,似乎随之转换了思考的方向。
沉吟片刻后,「庄子」放下手中的酒杯说道:“ …… 这间接杀人嘛 …… 便是与我有因,但却非我亲手所杀 …… 而这里的难题在于,这些所谓的「有因」,很多时候,也难以界定 …… 从而导致难以判定,是否间接杀过人 ?…… 又间接杀了多少人 ? ……”。
“噢 ?比如说呢 ?”:「赵凡」表现出,对此话题饶有兴趣的态度。
「庄子」听后,这样回答道:“…… 比如,我见到有人被杀 ,却未能拯救,是否算我间接所杀 ? …… 比如,与我有关联之人,因此份关联被杀,是否算我间接所杀 ?…… 比如,因我起杀心,我虽未动手,但其已然被杀 …… 因我起救心,我虽施救,但其却依然被杀 ……”。
“又比如 ,两敌对决 ,我救一方 ,则视同杀另一方 …… 而这背后,又会牵连多少人,被我间接所杀呢 ?”。
……
原本,「赵凡」只是想引导切换一下话题,可没有想到,对方的一系列「比如」,让自己一时间无言以对。